目前分類:文化與生活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24 NTT遇見巨人—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宣告記者會_大合照 ©臺中國家歌劇院 (1).jpg

2024 NTT遇見巨人—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宣告記者會_精彩片段演出劇照2,(右起)奎克利夫人|耶萊娜.科爾迪奇、梅格|鄭海芸、艾莉綺|森野美咲、 娜妮塔|范孟帆 ©臺中國家歌劇院.jpg

2024 NTT遇見巨人—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宣告記者會_精彩片段演出劇照3,(右起)法斯塔夫|路奇歐.蓋洛、福特|陳翰威 ©臺中國家歌劇院.jpg

文/閻鳳婷

圖/臺中國家歌劇院

 

「走路會滴油,可滋潤大地」的胖騎士法斯塔夫,貪財好色卻又充滿自信,認為自己向有錢的有夫之婦獻殷勤後,便可騙到她們丈夫的財產,不料卻被對方整得笑鬧不斷。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著名歌劇《法斯塔夫》,由日本東京新國立劇院製作,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連演4場,給觀眾帶來笑看人生的歌劇饗宴。

 

威爾第的絕唱 表演難度高

 

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說,歌劇院繼2022年推出莫札特的德語歌劇《魔笛》、2023年馬斯內的法式大歌劇《灰姑娘》後,今年端出義大利歌劇代表人物威爾第的《法斯塔夫》,威爾第一生寫了28齣歌劇,《法斯塔夫》是他1893年完成的最後一部歌劇,也是他眾多作品中少見的喜劇。

 

邱瑗表示,《法斯塔夫》取材自莎士比亞劇作《溫莎的風流婦人》及《亨利四世》中的虛構人物法斯塔夫,他想對溫莎郡上二位有錢紳士的夫人獻殷勤,以騙取她們丈夫的錢財,不料被夫人們識破後惡整,還順便教訓了大男人的老公們。

 

邱瑗指出,威爾第把《法斯塔夫》這齣歌劇視為「歌唱的莎士比亞喜劇」,又說又唱,加入了很多主導動機及戲劇性元素,推翻了過去賣座歌劇,如詠嘆調、愛情二重唱,以及最高潮大合唱的黃金公式,不僅影響了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更帶動了20世紀歌劇的創作方向。

 

聲樂指導暨排練指揮徐嘉琪說,「要準備一起給法斯塔夫好看」的九重唱,是這齣歌劇的熱鬧看點之一,9個人、9段歌詞,不僅要清楚表達、有和聲上的變化,還要與配器的定音鼓和管樂之間,彼此牽制、互相成就,對歌手們來說是一大挑戰,也從這裡看出威爾第晚年作品愈臻成熟的表現手法。

 

陣容堅實 臺灣版比東京版更優

 

《法斯塔夫》全劇佈景、道具與服裝,皆由東京新國立劇院原裝運送來臺,舞台與服裝設計還原了莎士比亞原著設定的17世紀背景,並參考了荷蘭黃金時期維梅爾的畫作,重塑當時歐洲社會的庶民日常,劇場美學還大量運用了光影效果,指揮由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ärkl)擔任,他被譽為德奧樂派作品的權威,於2012年獲法國文化部頒授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執行導演上原真希表示,歌劇對日本或臺灣的觀眾來說,都是外國的東西,希望觀眾能在不透過字幕的情形下,就能感受到歌劇的音樂性、故事性,以及其中的樂趣。她強調:「這個版本絕對比東京版更優秀!」

 

雙卡司角色 強調假肚子笑果

 

這次的《法斯塔夫》有三個雙卡司角色,分別是法斯塔夫、艾莉綺、福特,其中扮演法斯塔夫角色的兩位演出者都強調,必需裝上假肚子才會有笑果。

 

義大利男中音路奇歐.蓋洛(Lucio Gallo)飾演法斯塔夫跟福特這兩個角色多達180次左右,演出時,不僅要展現男中音精湛的演唱技巧,還深知要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演員。他表示,近幾年許多年輕導演認為法斯塔夫不需要裝上「假肚子」,但這個故事中的滑稽笑點都圍繞在法斯塔夫的身材上,「我需要那個肚子」,他非常堅持。

 

另一位飾演法斯塔夫的塞吉奧.維塔萊(Sergio Vitale),在減重40公斤之後也表示:「這是我第一次需要裝上假肚子!」他說,法斯塔夫是被丑角化的騎士,雖然很胖,但卻自認為很性感,這個反差讓角色性格更顯滑稽。

 

劇中艾莉綺一角,由日本女高音森野美咲(Misaki Morino)和臺灣女高音林慈音分飾,福特一角則由韓國男中音丁一憲,以及臺灣男中音陳翰威飾演。這四位歌手都強調要演好《法斯塔夫》非常難,不只要用義大利文唱歌,還要像日常對話一樣彼此拋接,就好像一群人在七嘴八舌的樣子,角色的情緒還得跟音樂融合在一起,而樂譜上的記號都反映在戲裡,極具挑戰性。

 

此外,去年在國家歌劇院《灰姑娘》一劇中,飾演白馬王子的克羅埃西亞次女高音耶萊娜.科爾迪奇(Jelena Kordić),此次再度來臺,在《法斯塔夫》中飾演奎克利夫人一角。全劇作曲以快速複雜的節奏表現角色們的對話機鋒,結尾大合唱「人生不過是一個玩笑」,帶出高齡80歲作曲家的人生體悟。

 

企業贊助 深耕藝術人文教育

 

藝術活動在企業資源挹注下,步伐將更穩健,這次《法斯塔夫》的演出也是如此。

 

麗明營造長年投入公益行動,深耕藝術教育,今年更支持歌劇院藝文活動《法斯塔夫》在臺中上演;成立於2020年的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由臺中國家歌劇院公開甄選合唱團員,透過聲樂、舞蹈戲劇肢體及語韻等課程,培養專業舞台表演能力,並以獨、重唱參與歌劇院年度歌劇製作,此次冠名贊助,為藝術與人文教育發展共同努力。

 

刊於中報雜誌2024年56期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山附醫失智症共照中心副院長郭慈安.jpg

 

文/閻鳳婷

圖/中山醫大、國美館提供

 

臺灣每30分鐘即增加一位失智症患者,並以每年2萬人確診速度不斷增長,面對巨大的社會成本與照護資源需求,醫療和社區緊密合作刻不容緩,中山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今年五月與國立臺灣美術館簽署「失智友善人才培育與照護處方合作備忘錄」,提供失智症照護非藥物治療的另一選項,也讓患者家屬獲得心靈上的紓壓。

 

生活處方簽 友善失智

 

    中山附醫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副院長郭慈安說,失智症並非老年人口專屬疾病,40歲不到也有可能得到,目前統計,65歲以上罹病者約3.4%,70歲以上約7.1%,85歲以上約21.9%,90歲以上則超過三分之一,約36.9%,造成的原因很多,除了腦部病變、退化與萎縮之外,外傷、壓力、過度飲酒等因素也有關係,且教育程度越高者,更難被外界發現症狀。

 

郭慈安說,國際的文獻顯示不是所有藥物對失智者都有效,因此歐美國家倡議藥物與非藥物最好同時進行,藝術治療便是非藥物的選項之一,國外很多學者甚至認為,創作不會因年齡而退化,反而是高齡時期用來活躍老化的最好媒介。

 

她指出,國美館有許多與台灣過去有關的藝術品,符合失智長者的生命時代,之前眷村街道展,就有位長者說「很像我家」,這種新場域氛圍的刺激與提醒,會讓腦部有點緊張,產生激素,刺激小細胞激增生,有助失智者的認知促進,當其情緒穩定,照護者也比較輕鬆。

 

中山醫大暨附設醫院因而與國立美術館產學合作,推動「生活處方簽」概念,每兩個月舉辦一次「友智藝同」失智症家庭守護活動,讓中山附醫失智共照中心服務的失智症家庭,在專業導覽員和中山醫大學生的協助下,於國美館享受藝術人文導覽的同時,還希望有提升家庭關係增能的機會。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表示,「有智藝同」活動,希望促進社會對失智症的認知,破除對失智症的誤解和污名化,讓失智症家庭都能享有與一般民眾同等的藝文近用權、社會參與權,及美好的生活品質。

有智藝同 (2).jpg

藝術療癒 溫馨感人

 

呂浩禾從事室內設計工作,也是臺中市社會局潭子身心障礙社服中心的志工,90歲的父親為中重度阿茲海默症,他回憶帶父親至國美館參觀的過程,感動不已。

 

呂伯伯聽力不好,被醫師判定有失語症,說話含混不清,在國美館的專業燈光佈展下,加上戴著導覽耳機聽得比較清楚,在一幅荷花圖前面,竟開口說:「這幅畫會動吔!」專業導覽員一聽,便引導的問:「畫裡有含苞待放的,也有盛開的,還有蓮藕,我喜歡盛開的,好漂亮,您喜歡哪一朵?」呂伯伯回答:「我喜歡含苞的,因為盛開的就快要死了。」

 

呂浩禾當下非常激動,他知道父親了解生老病死,也清楚自己生命像快凋零的那朵,但被身體禁錮的心,依舊想活下去!

 

第二幅看的是有群狼狗,向同一方向作勢撲去,呂伯伯說:「有壞人來了。」導覽員問:「您以前養過狗嗎?」呂伯伯說:「我養的那隻是寵物。」呂浩禾驚訝父親那天為何那麼愛說話,覺得「父親應該沒有忘了我和那隻雪瑞那!」因長期照護互動僵硬了所引發的愧疚感,瞬間釋放。

 

呂浩禾說,外籍看護曾和父親一起參與捏陶活動,互動中,看護了解到父親的惡意不是真的,而是失智狀況導致,這些活動的後續發酵,父親一開始是中重度,目前已有進步,後來和外籍看護相處更像一家人,還常問:「你什麼時候再帶我去看那兩幅畫?」

 

郭慈安說,回憶可以和過去生命經驗連結,專注之下眼神會發亮,加上引導給予正向肯定與共鳴,把失智者的情感引出來,當天的照顧就會比較穩定。

 

失智共照中心 提供免費資源

 

中山附醫於2017年成立臺中市第一家失智共照中心,為失智症個案與家屬提供全人、全隊、全家的長期關懷與照護,包括各科免費專業諮詢、失智症訓練與活動等,基於失智症的照護負荷量大,還提供家屬情緒支持與資源連結,郭慈安說,因為診斷時間與藥物適應的關係,往往家屬會放棄,但是前三年的統計顯示,有來共照中心的個案,平均多維持18個月的醫院回診,也因此可以得到許多照護的諮詢與資源。

 

針對外籍看護,郭慈安表示,台灣有三萬多名逃逸外籍看護,其中86%為照顧失智症患者,常莫名其妙失智者被懷疑偷東西或下毒,在印尼,偷東西可能被判死刑,令看護感到害怕與委屈。共照中心的家庭守護系列,讓看護學習照顧技巧,並了解失智症的症狀表現,現場三國語言同步翻譯,從看護的眼神和表情變化,就知他們終於了解被照顧的阿公阿嬤「為什麼會這樣了。」

 

除了共照中心,郭慈安說,在當時中山附醫院長、現任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的支持下,學校還開設了失智症照顧課程,第一年就有47個學生來修課,其中18個學生家有失智者,後來就帶著這一批批的學生做失智倡議,今年底會有失智健走、做聖誕卡等活動,一學期下來共20幾場。中山附醫現任院長蔡明哲也將失智共照中心列為醫院發展的重點,明年還會用科技做好玩又強度夠的活動。

 

如何預防失智?郭慈安說,運動、腦動、互動可以預防、延緩,而飲食、生活規律、勿過度飲酒、勿太過壓抑,也是重要項目,中高齡交新朋友不容易,體力衰了可種種花,說話也是很好的方式,最重要的是社會友善、沒有歧視、不封閉,對失智者將會是最好的治療。

 

 

有智藝同.jpg

刊於中報雜誌2024年55期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遊音樂的徐霞客

圖文/閻鳳婷

劉翰安、黃韻齡夫婦,22年來,用音樂記錄台灣的故事,向世人歌頌台灣的美,包括「若是到恆春」、「宜蘭水故鄉」、「台東海岸情歌」、「花蓮港」、「縱谷慶豐收」、「標旗魚的老船長」等,融合了景觀、生態、部落與文化,台語、客語、國語、原住民語豐富轉換,11年前受邀至中國,以同樣的細膩與觀察,寫下多首精彩的歌曲,被中國樂壇封為「旅遊音樂的徐霞客」。

基於對家鄉的愛,他倆今年六月在花蓮縣成立音樂河文化發展協會,以愛與和平為宗旨,舉辦和平音樂會,凝聚並撫慰人心,6月與7月分別將所募善款15萬元及9萬元送愛到花蓮。

黃韻齡花蓮光復鄉出生,適逢二期稻作開始生長,父母替其取名「巴奈」,意思是「美麗的稻米」,原從事旅遊業,歌聲動人,主持功力穩健,期望以音樂行銷方式,替旅遊業打出一片天,雖被很多人視為天方夜譚,卻獲民歌手出身的音樂製作人劉翰安支持,兩人因而結為連理,一路走來,不忘初衷。

劉翰安原住新竹,五歲舉家移居花蓮,就讀花蓮高中時,受郭子究老師影響,投入音樂世界,創作豐富,能寫能唱,曾是周華健與王傑的老師,其作詞作曲並演唱的「花蓮港」優美動人,在走唱CD銷售創下20萬張佳績,他還有個稱號叫「萬首英文歌點唱機」。

二人現居南投,成立花蓮縣音樂河文化發展協會,希望培養出更多的旅遊音樂創作者,目前共有30幾位會員,其中20位會員有自己的主打歌,他們開始啟動的巡演活動,將串連各地歌手唱屬於當地的歌,二人也將目光拋向台灣地方獨特的人事物,開啟以人為主的歌謠傳唱。

志同道合的一群人,8月7日立秋晚上,有幸在「陸光七村」餐廳相聚。

旅遊音樂的徐霞客

旅遊音樂的徐霞客

 

旅遊音樂的徐霞客

旅遊音樂的徐霞客

旅遊音樂的徐霞客

旅遊音樂的徐霞客

旅遊音樂的徐霞客

旅遊音樂的徐霞客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賴水和與和準林場。.jpg

賴水和的獲獎。.jpg

和園小木屋。.jpg

圖文/閻鳳婷

 

和準工業公司董事長賴水和二十多年來,以公司一半的收入在臺中東勢山上種樹,從最初的2.4甲擴增至今已達7甲,並長期擔任志工,四處送樹苗,宣導種樹愛地球、行善及孝道能使社會更祥和的理念,2016年獲國家智榮獎,2019年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22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被封為「種樹的男人」,不營利、只付出的做法,母校南投縣國立中興高中前校長張瑞杰送了他呆子、傻子、瘋子、憨子、盤子「新五子登科」的雅號。

 

種樹行善 事親至孝

 

法國作家尚‧紀沃有本小說《種樹的男人》,描寫一位孤獨的牧羊人,把對家人的思念化成對大自然的愛,每日種下一百粒橡實,三十多年過去,荒蕪變綠地,牧羊人不求名利和回報,事成後悄然離世,感動了許多讀者。在臺灣,有位人稱賴桑的「台灣樹王」賴倍元,也做著相同的事,賴水和受到感召,也開啟了種樹生涯。

 

1995年,賴水和在東勢軟埤坑買了一塊山坡地,帶領家人和員工一起種樹,包括 肖楠、牛樟、臺灣土肉桂、沉香木、銀杏、櫸木、落羽松、茄冬、五葉松等,這片「和準林場生命教育基地」,讓原本超限開發的山坡地變得鳥語花香,生機盎然,山坡下的居民不再害怕土石流的危害。

 

賴水和為地球種樹,也為母親種樹,除了在林區種,也在住家和工廠種,為了讓母親有個充滿芬多精的散步空間,他打造了一條長125公尺、寬1.2公尺連鎖磚「孝道」,搭配涼亭和小木屋,方便中途休息,這條道上,充滿了他和母親的許多回憶。

 

為了陪伴母親,賴水和近11年沒有出國,並盡量推掉晚上的活動,如果推不掉,也會趕在晚上十點半前回家。每天晚飯後,他會陪母親聊天,母親八點半左右會去睡覺,他則在客廳沙發上小睡一會,半夜12點左右醒來,看看母親是否睡得安穩,三點多才會上床一覺到天亮。三年前,賴水和母親以百歲高齡過逝,兩段式睡眠的習慣至今依舊改不了。

 

樹和土地公的救命奇緣

 

和準林場免費開放參觀,賴水和還捐出周邊近200坪土地,供地方興建土地公廟,並常四處分享種樹的好處,包括綠化森林、美化環境、水土保持、製造芬多精、調節氣候、注重環保、愛護地球。若以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些「樹員工」還有許多優點,包括不罷工、免勞保、免健保、免遣散費、免退休金,而且從不對老闆囉唆,還可以讓種樹企業每天漲停板,日日有希望。

 

民國97年,他從大雪山下來,發生了一起嚴重車禍,結果竟毫髮無傷。他回憶,當天半路覺得車子怪怪的,打電話給修車廠,老闆在洗澡,電話是老闆兒子接的,無奈之下,只好再往前試開一段,為了方便隨時下車檢查車況,忽略了再次繫上安全帶,不料剎車失靈,車速20公里時,不敢撞山壁,怕維修費至少要花費45萬元,時速由20公里增至40公里,駕駛座旁還有位朋友,如果撞山壁以求停車,會傷及友人,後看到前方有輛白色車子,當時時速已飆升至60公里,眼看即將追撞,一個彎道,白車在眼前消逝,他則失速衝出沒有護欄的山路,直墜200公尺深淵。

 

賴水和說,當時腦海裡只想到三件事,家中母親、山上的樹和自己的一生要完了,結果車子在五樓深被一棵大樹攔住,他感到被土地公雙手環抱,和友人都安全無恙,相較車子毀損的慘狀,救援的拖吊業者無不嘖嘖稱奇,很多人以為他是車禍後才開始種樹、捐地蓋土地公廟,事實上這是他多年前就做的事,益證樹與土地公有靈。

 

欲望要少一點 愛地球多一點

 

賴水和從種樹的經驗中,體會出處事座右銘,包括步步為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抽絲剝繭、深思熟慮、小心謹慎、膽大心細,這樣在林間工作、登高爬低時才保周全,處事則能趨吉避凶,且強調凡事要多聽多問、多考慮多起疑心,有問題立要即反應。

 

從種樹過程中,他也感悟出教養孩子的道理。他表示,如果給樹經常澆水,根就不會往下扎深,真的不行時,樹會展現出來,屆時再伸予援手,同樣的,不要對小孩照顧得太好,會缺乏抗壓性,無法茁壯、獨立。

 

他不斷強調「欲望要少一點,愛地球多一點」,一個人所做所為如果只是為了自己好,是獨善其身,能達目標叫「成功」,所以大多數人都在拚妻子、車子、房子、兒子、金子,俗稱「五子登科」,但到頭來一場空;如果為別人好、為社會好,就是兼善天下,能達目標叫「成就」。

 

景氣不好,工廠賺不到什麼錢,目前投入林場的經費已大幅縮減,但每個月請三人做維護、種植的費用仍需89萬元。賴水和交代家人,未來不能賣林,只能種樹,不能砍樹,雖不能變成口袋裡的現金,但仍是自家資產,更是地球的資產,目前家人對此有點異意,成為賴水和心中的一道坎。

 

種電不如種樹 心有大願

 

民國44年生的賴水和,80歲時要退休到山上養老,看到政府這些年為了種電,與民爭地,他強調「種電不如種樹」,他人生至今還有兩個心願,一是到聯合國演講,宣導種樹的重要,希望成立專責單位,把地球上各處能種樹的土地予以規劃評估,用各種適合的方法種起來,二是在與上帝喝咖啡前,能看到地球各處,包括沙漠地帶也能種上滿滿的樹。

 

他說:「世界最遠的距離,就是從知道到做到,只要人類團結,一心一意,何難之有!」

 

 

異境》

我悄悄的走入山林,山林靜悄悄,

除了細潺的清澗,和不肯入世的閒雲,

一剎那,怕再無多餘話語,能抒噫眼前異境,

這方土,幸有情蘊養大千,願來世再續前緣。

 

刊於中報雜誌202454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閻鳳婷

圖/中山醫大口腔醫學院提供

 

中山醫學大學1960年由牙醫師周汝川博士創校,牙科是創校的第一個科系,因而在資源、影響力及校友人數上,都具優勢,超過一甲子的用心經營,引進最新的教學儀器,建置功能更臻完善的口腔醫學院,在精準及預防醫學領域中,培育無數優秀人才造福社會。

中山醫大口腔醫學院長陳俊呈.jpg

 

 

 

數位化教學提升效率更環保

 

中山醫大口腔醫學院院長陳俊呈說,中山醫大2001年成立口腔醫學院及研究中心,在十二層樓高的建築物內,可同時教學、看診、做研發,購入的設備,在全台醫學八院校,甚至是東南亞地區,也都是排得上名的先進,當時各校診療台及學生實習設備多為日製或台製,中山醫大則引進德國原廠製造,品質高端,價格也是最貴的設備。

 

2007年,讓學生在電腦上實習磨牙動作的第一代設備DentSim(VR),中山醫大一口氣便購入13台。2015年,荷蘭ACTA大學,及製造波音747、空中巴士模擬教學儀的航太產業公司MOOG,都投入牙科AR的教育開發,時任口腔醫學院院長張育超,派了包括陳俊呈在內共四位種子教師,赴荷蘭觀摩學習,並購入相關儀器,2019年完成數位教學中心的建置,教學模式從VR進入AR時代。

數位牙醫情境模擬教學中心 (2).jpg

數位牙醫情境模擬教學中心.JPG

陳俊呈說,有AR介入的學習,能讓學生有足夠的了解能力,將自己的誤解與錯誤,在重複的電腦模擬裡面消除掉,之後再進入真正的臨床,會如此操作,是因2017年前後,台灣社會發生了一連串醫療糾紛事件,在新聞上發酵,而牙醫市場蓬勃發展,民眾的就醫福祉及醫師的診療能力,都受到社會的關切,在此時空背景下,衛福部及教育部要求牙醫實習醫學生要有足夠的、可被公信的診療能力,才能服務患者。

 

陳俊呈說,沒有使用電腦模擬前,學生以往的練習會有水氣回收,電及人工牙的大量消耗,樹脂牙為日本或德國製,一顆約70元,每年學生都會用掉數百顆,累積起來很可觀,也不便宜,數位化後,節省了很多經費,也更環保。

 

經過數位化提升,「精準」是下一個目標,口腔醫學院與有高端光學背景的蔡司公司進行產學合作,2023年11月顯微教學中心正式啟用,把教學和診療標準化、精準化,同時合作的還有中山醫大視光系。陳俊呈說,學生如果一開始沒有學到最標準步驟,當遇到更多的問題需解決時,就會增加處理的難度。

 

強調預防醫學的重要

 

陳俊呈民國75年進入中山醫大牙醫系就讀時,中山醫大的口腔醫療服務隊已成立20年,這個具歷史及傳承的團隊,到國中小的服務由一至三年級學生組成,每年都會派老師、學生及校友牙醫師們去柬埔寨進行義診,吐瓦魯國王和王族們也會經外交部管道,每年到中山附醫診療兩次,中山附醫每年也會派牙醫師長駐當地,做好友邦醫療服務。

2023柬埔寨義診.jpg

 

日本的牙醫到宅服務比台灣早了15年,為了讓無法下床、無法自行到醫院的就診者也能有完善的口腔醫療,學校派了重點老師,即現任系主任余權航教授,前往友校日本齒科大學取經。2010年中山醫大開始推行牙醫到宅服務,初期經費全由學校自籌,努力倡議了七年,牙醫到宅服務終於健保化,目前已有三大團體在北中南分頭進行。

 

人口老化、少子化影響的層面很多,醫療及看護人力不足,未來有更多的高齡人口需要受到照顧,老了牙齒不好,失智、咀嚼能力的喪失,會讓健康惡化很快。陳俊呈說,口腔非常重要,除了醫療服務,醫療的資訊與教育也需補齊,提高社會大眾的關心程度,才能從嚴重的病症拉回到預防的階段。

 

專長牙周病、人工植牙及口腔雷射的陳俊呈,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許多牙醫的預防醫學與社會服務觀念都來自日本,他希望防止蛀牙的觀念能普及到剛出生的小孩,而牙周病與系統性疾病及人口老化、壽命的長短都有關係,日本在1995年對高齡人口的口腔提出「8020」口號,也就是80歲時,還能有20顆牙齒,保有最低口腔機能要求。

 

他強調,要達到這個目標,預防和保健很重要,早先「貝氏刷牙法」只是名詞,後來開始在國小做口腔衛生教育後,現已變成全民的基本知識,也了解定期做口腔檢查,是和做其他項目的身體檢查同等重要。

 

讓醫療資源從治療進一步往預防的方向走,是陳俊呈的願望。他說,臨床25年,許多患者不知牙周病除了刷牙程度以外,與壓力也有很大的關係,有些人因睡不好、最近有勞心的事,牙齦就腫起來,那時多會以為自己只是免疫力下降,事實上沒這麼簡單,壓力是現代人無法避免的生活型態,這是一個知識警報的落差,把這些重要因子同樣推廣給社會大眾,變成一種基本知識,讓大家在有意識的情形下,阻止疾病的發生,正本清源,才是預防醫學最主要的目的。

 

刊於中報雜誌2024年53期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17文化生活- 墨香居-01.jpg

 

圖文/閻鳳婷

 

臺中市墨香居茶館因天時、地利、人和,迎來了四面八方的茶客,尤以文化藝術、教育界及媒體圈為主,圍著桌子休憩品茗、嗑聊家常、情報交換、籌謀擘劃,響噹噹的地標,連政壇人物都時有穿梭,見證了文化城文藝鼎盛的風華年代,也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精彩印記。

墨香居文藝風華 人老茶老情味老

愛上茶藝 棄工廠開茶館

 

墨香居老板施宣因,老家在彰化鹿港,為人隨和,笑口常開,大家都暱稱他「小胖」,工專機械科畢業後,任職車床品管,考量日後開工廠成本高,土地、廠房、設備、原料加上人工等,相當繁鎖,個性恐難以適應,便打算轉行,恰逢同學邀他到台北楚留香茶館喝茶,看到店內典雅的裝潢,加上古箏音樂和字畫,燈光美、氣氛佳,直到打烊都捨不得離開,兩人於是決定在臺中也開一家這樣的店。

 

    民國69年,施宣因和同學在大大百貨開綠之川茶館,不到一年,便被祝融波及而結束,損失一百萬元,沒被打倒,收拾心情後,先入股龍心百貨內的桃花源茶館,續在精武路開綠之川茶館,又於原子街開茗仁茶行,最後在五權西路落腳,成立墨香居茶館,取名來自廬山白鹿洞書院西廂房廊柱上的對聯「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

 

    開設茗仁茶行時,有南投茶的農跑來找他,說賣茶的如果不懂茶,如何說服得了客人?他於是開啟了跑茶山、觀製茶的旅程,足跡包括阿里山、鹿谷、鳳凰谷、永隆、木柵、文山等地,從日光萎凋、攪拌、揉捻、殺菁等,熟悉製茶的全部過程。

 

     瞭解了各山頭的茶葉特色後,迎來了他的講師生涯,東海、逢甲大學、嶺東、僑光科大、臺中高農(現興大附農)等校茶藝社團邀約不斷,有生意往來的耕讀園茶館也請他給員工上課,在建設公司老板引荐下,還曾到雲林警察總局授課,內容包括認識茶葉、如何選茶、賞壺及養壼、如何泡好一壺茶等,不收講師費,只收上課的茶錢,有位媽媽茶藝班的學員對他說:「你上課不推銷茶,如果推銷,我就不來了。」後來都成了主顧客。

 

    施宣因說,賣茶之道無他,誠意、務實,勿把消費者當傻瓜,開茶藝課不以賺錢為目的,主要是想看看跑了那麼多茶園,到底學到多少東西,也訓練口才,在授課的同時,自己學到更多。

墨香居文藝風華 人老茶老情味老

文教記者聯誼會 搭起互動的平台

 

    墨香居原址旁邊有國立臺灣美術館及大墩文化中心,不少看完展覽的人見到附近有這樣一家店,多會好奇進入,曾有兩位老外到此試茶、買茶,施宣因說:「英文不佳,不知如何溝通,便拿出一張白紙,畫出山頭,標記產地、海拔和價格,結果成交,至今回憶起來,覺得有趣。」

 

    一路走來,施宣因感謝很多貴人相助,包括創辦大明中學、並擔任校長及董事長的盧精華,以及中國時報退休多年、至今仍備受藝文界倚重的記者葉志雲,為了讓採訪者與受訪者有更便利的互動平台,民國82年成立「臺中市文教記者聯誼會」,推舉中央日報記者詹順裕為首任會長,現任會長為葉志雲,會址便設在墨香居。

 

時值臺灣陶藝興盛,在教育局及文化中心指導、墨香居承辦下,聯誼會集合了各界之力,包括大明中學、豐民金屬公司、洪閣傢俱藝術公司的大力贊助,加上蔡榮祐、陳庭詩、江逸子、柳炎辰等名家共襄盛舉,於83年出版「陶壺新語~當代臺灣本土陶壺觀摩展專輯」,為藝術推廣揮下精彩的一筆。

 

墨香居店內也陸續舉辦過多檔叫好叫座的展覽,不少早年在此初露頭角的新秀,現已茁壯為炙手可熱的大師,推波助瀾,功不可沒。

 

人老茶老 歲長月好

 

施宣因民國80年娶到來自澎湖的賢內助,103年剛忙完兩岸茶藝交流協會之事,便不慎中風,在悉心照料及努力復健下,已大幅進步,他對茶的味覺口感依然靈敏,腦袋瓜分析股票走勢寶刀不老,朋友都稱「好里佳在」。

 

墨香居在五權西路原址租用超過三十年,因屋主另有規劃,施宣因在眾多好友的期待與祝福下,五年前購入大有街現址,持續提供大家溫馨舒適的泡茶場所。

 

    施宣因在茶界四十年,因愛茶、存茶,店裡現有不少精彩的老茶,吸引識貨者前往挖寶。他說,老茶對身體有益,茶商公會這些年舉辦的老茶比賽都相當搶手,好茶才能存放成老茶,經時間轉化,雜味盡除,達到潤滑、醇厚、甘甜的特色。茶會找主人,好老茶可遇不可求,有錢不一定買得到,必需是有心人存放、有心人想買,才能成就彼此的緣份,「人對,茶有味;人不對,茶無味」則是喝茶的意境。

 

光陰流轉,施宣因也迎來了人生第一筆重陽敬老金,人老茶老,歲長月好,大家聚在一起,有時也會聊起幾張已不在的面孔,火紅湯沸,茶香伴著人情味,愈發濃厚。

墨香居文藝風華 人老茶老情味老

《老人與茶》

管你山頭多高,海拔多少,清純的金萱,韻長的東美,偶而老洱上門,拄拐來摻一腳,待水升溫,待茶熟醇,聊故人,憶過往,嘆當世,話不平,數算來日無多,唯願歲長月好,世路無常已慣,且惜眼下今朝。 沏一壼人生滋味,飲一盞解寂解寥,終有一日空杯在案,回望那桌、那椅,墨香居的一角,又見新客來到。

 

~刊於中報雜誌2024年52期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閻鳳婷

圖/勤益科大提供

陳文淵校長個照.jpg

工科時代來臨,加上AI導向,全臺產學班規模最大的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在校長陳文淵帶領下,正朝向企業倚重的國際優質產業大學挺進,每年約3300名畢業生,還未離校,就被企業預訂光,相當搶手,五年前,一位想找機械科人才卻向隅的老板就曾向校長抱怨「等了三年都等不到人!」

 

面對AI潮流 順勢而上

 

勤益科大位於臺中太平區,陳文淵說,相較之下,學生比較務實、吃苦耐勞,畢業後進入工廠,工作穩定度及配合度都很高,深受企業喜愛與任用,早年走訪中部產業界時,就發現企業的中堅幹部幾乎都是勤益人,由此可見。

 

除了勤益學生肯吃苦、願打拚的草根性,校方的潛心培育,也是造就勤益人在業界搶手的原因,讓學生面對奔湧而來的AI潮流時,不僅不擔心會被淘汰、取代,反而能順勢而上,學成後還未到企業面試,就有大批企業到校內求才。

 

陳文淵說,電腦速度夠快,記憶體夠大,AI時代因而來臨,AI的進步是用來造福人類,讓生活變得更方便、舒適、美好,雖一定會取代部份人力,但人類有靭性,可隨時代潮流轉變方向。

 

他表示,AI有兩種,一種是「生成式AI」,輸入一些關鍵字,要的東西就出來了,比如音樂、文章、畫圖、遊戲產業設計等,可取代五至六成的大部分人力,適用於不要求百分之百精確、也無標準答案的工作。

 

另一種則是要求百分之百精確、純粹、無干擾的「鑒別式AI」。陳文淵指出,工業類科學生不需要了解AI如何生成,但必需懂得如何操作運用,學校以應用為主,讓各科學生輔以二至三門AI課程,也就是專業技術,加上標準正確的數據,以及邏輯思辨與運算能力的訓練,利用AI軟體,達到更快速精確的輸出所需。

 

成為企業倚重的國際優質產業大學

 

勤益創立於民國60年,創辦人張明將軍、王國秀女士為了讓學校有更多資源、學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民國81年將學校捐給國家,使勤益從早期的私立工專、技術學院,改制蛻變為目前的國立科大。

 

隨時代進步,勤益的永續理想也一步一步跟著轉變,從早期「務實的技術」導向,轉為「務實與創新」,隨政府推動新南向及國際化政策,學校也積極向國際招手,胸懷世界,目前有來自24個國家的650名國際生,明年將達到950名,後年預估增至1300名,新南向產學專班也有5班,明年將再增3班。

 

國際生語言文化不同,為了給予更好的照顧,勤益採雙導師制,課程及獎學金安排都具優勢,而這些國際生在畢業前,成為學校最佳的代言人,招生爆量,目前外籍生的留台率高達八成,2019年勤益科大更躋身世界排名之列。

 

遠見雜誌發表「2021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勤益列名綜合大學30強、技職前10強。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2023亞洲地區大學排行榜」,臺灣有46所大學入榜,勤益科大排名第312022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亞洲地區最佳大學」,國立科大全臺排名第4

 

陳文淵在勤益服務超過三十年,接任校長已邁入第七年,他說:「工科符合時代需求,勤益在向上發展的過程中遇此天時,企業缺人,我這裡有,產品競爭靠技術,我這裡也有,人才加技術,打造勤益成為國際化且企業倚重的大學,也就是國際優質產業大學,這是最新的努力目標。」

 

藝術中心與明秀書院  培養工科人才軟實力

 

    「上班工作靠專業,下班生活靠通識」,勤益除了培養工科人才的專業技術,還希望增添其藝術人文方面的軟實力,包括2013年創立的明秀書院,以及2019年成立的藝術中心。

 

    明秀書院是目前全臺唯一設立在科大內的書院,學校每年編列150萬元經費,聘請老師教授雕刻、書法、版畫、詩詞歌賦等課程,對象為住宿生,每年30個名額,全部免費,現又擴大開放30個隨修生名額,陳文淵希望學生經薰陶後,能從「技術人變文化人」。

 

藝術中心至今已舉辦了二十一檔展覽,高水準的專業策展能力,令藝術界讚不絕口,也讓勤益成為臺中市藝術亮點夥伴。最近一檔是「福祿壽~洪易、張立曄、黃柏維三人展」,為52周年校慶籌辦的大型特展,與校內外藝術愛好者及全校師生共享,祝校運昌隆,大家幸福、吉利、長壽。

 

哲學老師的啟發 為人處世至今受用

 

陳文淵大學時從哲學老師那受到兩樣啟發,即「八十分主義」與「正常人」,成為他後來為人處世的軟實力。

 

他說:「八十分不錯,九十五分也好,能一百分當然更好,但有時過份強調一百分會得罪人,繃得太緊也有礙健康。在了解善與惡是人性的正常後,能事先防範與提醒,但若真的發生狀況,要能容許別人犯錯,並予以原諒。這兩項啟發,至今仍相當受用。」

 

~刊於中報雜誌2023年第51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閻鳳婷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自1085月成立藝術中心以來,至今共舉辦了二十檔展覽,在培養工科人才的同時,也能增添其藝術人文修養,專業的策展能力與豐富的展覽內容,令藝界人士讚不絕口,直誇其團隊強大,於109年成為臺中市藝術亮點夥伴。

藝術家贈作品供藝術中心典藏。.jpg

 

科技與人文 推美學自主學習

 

    勤益科大校長陳文淵說,工科以求真為本,一是一,二是二,如果能多培養工科學生的藝術人文修養,未來其工作或是生活將更臻善美。有鑑於此,學校在2018年於工業大樓成立藝術中心,並推出首展,更在1118月將藝術中心提升為一級單位,廣邀各領域藝術同好成立「勤益藝術家之友會」。

 

陳文淵表示,由於每一檔展覽都相當精彩,廣獲好評,109年成為臺中市藝術亮點夥伴,與文化局合作推動文化藝術,臺中市各區公所、臺中及彰化的農會單位都會前來看展。

 

為了鼓勵與鞭策學生走進藝術中心,陳文淵說,學校一年半前設置學生自主學習畢業門檻施行要點,其中的「美學自主學習」項目,要求學生從大一至大三,每一學期至少要有一個小時的時間進到藝術中心觀展,學生可用刷卡方式紀錄進、出場時間,培養親近欣賞美學藝術的能力。

開幕式各界共襄盛舉。.jpg

 

專業藝術中心 獲各界盛讚

 

勤益科大藝術中心106日至112日,推出的第二十檔「幻化藝境~許璧翎、吳盈著、陳正隆三人展 」,展覽開幕式當天,臺中市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臺灣藝術家協會理事長林輝堂皆到場致詞祝賀。

 

林輝堂稱讚勤益科大藝術中心是漂亮標準的藝廊,強調理工科更需人文挹注,未來說不定會培養出不少理工科出身的藝術家。許璧翎則誇勤益科大藝術中心團隊相當強大,如果出來開設私人藝術中心,一定天下無敵!

 

受到各界如此肯定,除了校長的前瞻眼光,勤益科大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陳向濂也功不可沒。陳向濂本身就是藝術創作者,曾在全亞洲最大的藝術中心「帝門藝術」擔任藝術行政,擁有專業的策展能力及豐富的藝術人脈,在展前四個月,就開始與藝術家聯絡,蒐集相關資料予以定稿,製成中英文對照的畫冊,印刷精緻、內容專業,如同文化中心的出版品,儼然專業藝廊水準。

 

陳向濂表示,藝術美學對於藝術家而言,或許是一種專業上的技術與學識,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則絕對是一種生活上的養分與療癒,任何專業領域的工作,若能加入些許藝術的素養,必能讓成果更加光彩、生活更加美好,期待學生在美麗的校園中,迸出因藝術而壯闊的生命火花。

學生參觀藝術展。.jpg

 

幻化藝境三人展 風格各異

 

「幻化藝境三人展」共展出35件作品,三人作者風格各異,給師生帶來豐富的藝術饗宴。

 

許璧翎不僅是藝術創作者,也是獨立策展人,經常在國內外辦展,近年創作橫跨了平面與立體裝置藝術,特別在媒材與光影的複合創作上,精準展現了數位色彩與色光的空間對話,作品的思維深度與藝術象徵深掘人心,讓參觀者在欣賞藝術品的同時能與作品相融,不知不覺地也成為藝術品之一。

 

吳盈著此次展出用琺瑯彩繪在鋼板上燒結製成的作品,透過800度的窯燒,常有意外效果,畫面彷若印象點描,又似抽象掠影的意境,深刻展現出一種含蓄的古典風情,又同時有豐溢的情懷之美。吳盈著表示,琺瑯彩作品未來將會出現在藝術品拍賣會上,建議勤益科大可考慮設置相關課程。

 

陳正隆的作品超脫傳統國畫巢臼,拋開傳統畫筆,在看似中國水墨的素材與佈局中,揮灑出其獨樹一格並深具禪風的現代水墨創作,不論是竹影千字,還是入竹林觀墨禪系列,都有著柔情文字的潛伏與墨色的輕聲低唱,像一首詩,在竹影之間搖晃。

 

三位藝術家並捐作品供勤益科大藝術中心典藏,許璧翎捐贈「12異星使者與12異星圓世界no.II 」畫作一件,吳盈著捐贈琺瑯彩三連屏「花青三章」共三件,陳正隆捐贈水墨壓克力畫作「竹影天光系列 05」一件,總市值近百萬元。

 

陳文淵表示,勤益科大藝術中心擁有恆溫恆濕的典藏室,裡面還蒐藏了張大千的畫作,期待未來透過典藏藝術的展出,能秉持藝術家的創作精神,啟發全校師生及鄰里民眾對藝術文化的重視,展現藝術亮點夥伴最大的功能。

勤益科大中報JPG.jpg

~刊於中報雜誌2023年第50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閻鳳婷

圖/周天双

 

「爸媽講述兒聽之,床頭燈下夢飛思。料應勤做親子語,愛聽鬼怪童年時。」小時候多會接觸一些童話故事,豐富了想像力,更喜歡在睡前聽上一段,這應該是每個孩子都甜滋滋的枕邊樂事。

 

清朝蒲松齡所著《聊誌異》一書,充滿仙狐鬼怪、奇緣軼事,選幾篇推荐給小朋友來閱讀,不僅可以欣賞絢爛的文化,更充滿了哲理寓意,在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天方夜譚》等書之外,童年的故事書,還能多一個寶藏選項。

 

慈悲的柳秀才

 

聊齋裡有篇「柳秀才」,講述明朝山東青、兗二州發生了蝗災,眼看著就快飛到沂縣,沂縣縣令為此憂心不已,他辦完公後,睡在衙門裏,夢見一個「峨冠綠衣,狀貌修偉」的秀才前來拜見,說有抵禦蝗災的方法,讓縣令第二天備好香與酒菜,在西南方的道上等著,當看見一位梳著高髮髻、穿著褐色披肩、騎著胖母驢的婦女經過時,這就是蝗神,只要向她哀求,就可免去蝗災。

 

縣令照著做,等了許久,果真看見蝗神來了,他捉住驢子不讓她走,並哀求說:「請可憐這個小地方,讓百姓免了蝗口之災吧!」蝗神知是柳秀才多嘴洩露了秘密,答應縣令不損百姓的農作物,但要柳秀才以身自受,蝗神喝了縣令備的三杯酒後,迅速消失。

 

後蝗蟲飛蔽天日而來,不落在禾田裏,全都集中在柳樹上,所過之處,柳葉都被吃光,縣令這時才醒悟,原來之前到夢中獻禦蝗之策的秀才,正是柳神。有人認為,沂縣能免於蝗災,或許神靈是被縣令愛護百姓的心所感動的吧!

 

從這個小故事來看,縣令固然有著愛民如子的心,而柳秀才明知洩露天機的後果,也是慈悲。年少時讀此篇,對柳秀才的壯烈犧牲,感懷良久,及長,覺得百姓能因此免於饑饉,來春或可再現綠柳,不免欣慰起來。

 

愛做詩的乩仙

 

另一篇「乩仙」,指山東章邱縣有位善長扶乩問卜的米步雲,和朋友風雅聚會做詩時,也常召仙一起唱和,有一日,友人望見天上的白雲,得了「羊脂白玉天」上句,請他召仙以對下句,他扶乩寫下「問城南老董」,朋友們認為這牛頭不對馬嘴,應該是沒辦法對出,才隨便亂說。

 

後因事偶經城南,發現這地方的泥土顏色紅如丹砂,有位老人家在旁邊養豬,便上前詢問,老人家說這俗稱「豬血紅泥地」,忽想起當初那句「羊脂白玉天」,恰好對上,朋友大驚,忙問老人家姓名,老人家說:「我叫老董。」那位被召出來的仙,能夠預知到了城南,必定會遇到老董來對對子,也是神了。

 

這故事表現出扶乩占卜,除了能問所疑之事外,還能風雅的與仙同樂,一起唱和,而對子對的工整,天衣無縫,更是一絕,蒲松齡聊齋裡有不少這樣的文學描述,可閒趣欣賞;現代的AI不需扶乩召喚,只要輸入一些資料,即能吟詩做對,雖也甚奇,但總覺得少了那麼點人味兒。

 

老天庇佑的張不量

 

「張不量」這篇,說一位商人到河北,天上突然下起大冰雹,便躲伏在稻田中,此時空中有人喊話:「這是張不量的田,不可傷害到他的稻子。」商人心裏想,奇怪了,這姓張的是什麼樣的人啊?既然說他叫「不良」,那天神為何要保佑他? 

 

     冰雹停後,商人走入村子詢問,還果真有這麼個人,他便把之前所聽見的告訴村民,並問為啥要取張不量這個名字。原來張不量家中素來富有,每年春天貧民向他借米,歸還的時候,還多還少他都不會計較,不會拿著米斗在那邊量來量去,村裡人因而稱他「不量」。眾人趕忙到田裡瞧災情,看到家家稻作都被冰雹摧折慘重,只有張不量家的稻田完好無傷。

 

這故事有兩個小亮點,一個是「量」和「良」同音,讓外來的商人聽不懂而心有所疑,是全篇的趣點所在;而張不量不與貧窮借貸者計較,富而好施,周濟急用,心懷仁慈,「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不正是品格教育的好教材嗎?

 

一首歌 讓古典文學再受矚目

 

古典其實很可愛,韻味盎然,在二十一世紀科技飛躍的年代,被譏過時的老東西,其實一直都在時空間穿梭,華彩蘊輝,從未停歇。曾有人倡議年輕人不要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殊不知古文裡的養份,足以滋養世世代代人的靈魂,使其在時代的漩潮中,不致迷失。

 

中國歌手刀郎的新專輯「山歌寥哉」,其中有首「羅剎海市」,描寫一個以醜為美、顛倒是非、好人無法出頭、壞人卻能得志的國度,諷刺了人世間的光怪陸離,替老百姓心中積壓已久的晦氣找到出口,一發不可收拾,各種翻唱版本迅速霸榜,火遍世界各地,也讓《聊誌異》再度登上熱搜,連蒲松齡淄博老家的觀光也一併帶動升溫,讓大眾感受到古典文學,不僅是能供在廟堂上的莊嚴,更可以是活在民間的魅力。

 

翻開看看吧!不怕你看,怕你看了著迷,停不下來。

聊聊聊齋-配圖.jpg

中報-聊聊聊齋_頁面_1.jpg

中報-聊聊聊齋_頁面_2.jpg

 

~刊於中報雜誌2023年第49期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閻鳳婷

科博館長焦傳金.jpg

「在假訊息充斥的年代,不需要人人都是科學家,但希望一定要成為科學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強調,因為科學素養可以培養出正確的邏輯思考和判斷能力,教人分辨真假對錯。

 

和烏賊戀愛的男人

 

焦傳金為美國馬里蘭大學生物科學博士,是世界知名的頭足類動物專家,研究方向為視網膜神經生物學、烏賊神經行為學,相關研究曾兩度登上紐約時報,因為與烏賊在實驗室裡相處超過二十年,獲得了「和烏賊戀愛的男人」浪漫稱號。

 

為什麼會對烏賊情有獨鍾?焦傳金說,早期研究對象為俗稱蝦蛄的螳螂蝦,後研究烏賊,其蛋白質豐富,口感好吃,看著又很療癒,更重要的是牠還很聰明,具有數的概念及相對價值感,要研究人類脊椎動物的智慧演化過程,這個無脊椎動物複雜的行為表現,是絕佳的對照組。

 

實驗時,把水族箱隔出左右兩邊,一邊沒有放蝦子,另一邊放入一隻蝦,烏賊游進其中一個隔間後,另一邊就關閉,因此每次只能選一邊,此時烏賊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有一隻蝦的那一邊。當烏賊選擇一隻蝦子時,可再獲得一隻蝦做為獎勵,這樣的訓練重複六次後,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當烏賊面對一隻蝦及兩隻蝦做選擇時,沒有經過訓練的烏賊會偏好選兩隻蝦,經過訓練的烏賊因先前提供的獎勵,改變了牠對一隻蝦子的價值感,此時牠仍會選擇一隻蝦,而非兩隻,證實烏賊能透過學習來改變天生的攝食偏好。

 

和烏賊相處久了,難免「近墨者黑」,焦傳金笑說,實驗室每個人都有衣服被噴墨汁的經驗,驚叫連連,大家有時也會點個三杯中卷來吃吃,但實驗室裡的是不會拿來吃的啦!

 

填平博館未來要走的路

 

致力推廣科普的焦傳金,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招生策略中心主任、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教學發展中心主任及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兩年前受教育部長潘文忠之邀,借調至科博館擔任館長,他考慮在校內推廣科普,只有來聽講的學生能夠受益,如果能在科博館的職位上施力,則獲益的人群將更廣大,他考慮三天後,答應走馬上任。

 

1969年出生的焦傳金,在清華大學待了二十年,稱這樣的轉變有如「中年轉業」。他回憶當時曾詢問校長賀陳弘的意見,賀陳弘對他說:「不老不小的,你就去吧!」並送了一把別具意義的電動刮鬍刀做為禮物,提醒他在刮別人鬍子之前,得先把自己的刮乾淨。

 

焦傳金說,科博館是公務機構,但又與一般公務機構不同,有不少研究人員,要策展、辦展,還要面對民代,只要真誠以對,彼此找到共同的目標,相互助益,政治人物其實也沒那麼可怕。

 

因他專長非博物館學,對台中又很陌生,一切都是新的接觸,這個新職務比之前在學校的工作還要忙碌,他開始大量吸收博物館學及閱讀首任館長漢寶德的書,以瞭解科博館開館時的經營理念。

 

他同時也感受到公務機構首長的權力很大,因而時刻提醒自己不可濫權,現在每三個月開一次座談會,聽取不同的意見,也逐步發現老舊的科博館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焦傳金指出,科博館組織文化偏重行政體系,但除了公務員之外,還有60幾位研究人員,這規模相當於一所大學的研究學院,但因人事缺乏活水加入,長此以往,同質性變高,差異性變小,研究能量便無法大膽創新,未來希望主管級不必全部都由內升,但也不強調大量空降,能呈現出多元組成的面貌,才能發揮多元的創造力。

 

此外,科博館預算只占教育部總預算1.9%,相當不足,如果只是當做戶外教學的參觀場域來經營,那麼科博館該發揮的功能就會受限。在國外,科博館是國家文化蘊藏的門面代表,就像法國羅浮宮、台北故宮一般,具文物資源保存的重要功能,將努力向教育部爭取經費,把老舊場館予以更新,找回科博館當年亞洲第一的榮光。

 

焦傳金說:「科博館要改變的坑真的很大、很大,不敢說把坑給填滿,也不期待重新蓋座城堡,但至少在內任盡力把這條道路給填平,讓繼任者能走得更穩、更順暢。」

 

盼全民提升科學素養

 

    焦傳金感嘆國人的科學素養大多只有國中程度,相當不足,看看線上購物平台,一堆保健品效果宣稱得有多神奇廣大,仍吸引一堆人相信追捧,就知邏輯判斷力的培養有多重要,尤其在這假訊息充斥的年代,能分辦真假對錯很重要, 因而期勉,不需要人人都是科學家,但希望一定要成為科學人。

 

    要讓大家都能成為科學人,科普教育的推廣就更顯重要。焦傳金說,越是深奧的科學知識,就越需要用淺白易懂、善用比喻的方式讓大家了解,這是他當年在清大通識課程能場場爆滿的原因。

 

    除了增進科普知識,健康的身體也很重要。「吃,是一種享受。」焦傳金說,對於食物沒什麼特別的好惡,在學校運動以游泳為主,目前以跑步來健身,每周二至三次,每次跑個四至五公里,曾有四次跑完全馬的紀錄,他強調做事要有體力,工作才會更有效率。

 

刊於中報雜誌2023年第48期

中報48期-科博館_頁面_1.jpg

中報48期-科博館_頁面_2.jpg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閻鳳婷

 

少年子弟江湖老,人生最真是國小。南投縣南投市光華國小今(11)日舉行第66屆畢業典禮,28位畢業一甲子的第6屆校友,特地號召從海內外各地返回母校,除了致贈校方LED電子螢幕,及每位畢業生不鏽鋼環保餐具外,也舉辦十年一聚的同學會,老同學白首再聚,場面熱鬧溫馨。

 

光華國小第6業生(當時校名為中興一校),曾在畢業40年及50年時,各舉辦過一場同學會,彼此情誼深厚,在各領域中貢獻所長,也常回饋母校,在胡瑞及柯咨恭二人居中協調號召下,同學們這次有的從美國、香港、大陸返台,就是為了珍貴難得的重聚,甚至有的自國小畢業後,就沒再見過面,今日重逢,格外開心。

 

校長黃美鳳邀請校友趙瑞民及張譽騰上台致詞。趙瑞民當年以第一名從母校畢業,目前是三匠科技公司董事長,她期勉學弟妹們牢記禮義廉恥,立定未來目標,打好基礎,為國家社會貢獻;張譽騰為台灣首位留英博物館學博士、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為了這次相逢,他前一晚激動得睡不著,往事一幕幕像電影般在眼前湧現,他祝福學弟妹們開啟人生另一個階段;校長並請六位老校友上台,把紀念品送給六位畢業生代表,象徵薪火相傳。

 

光華國小目前全校共有學生887人,今年畢業生167位,在少子化衝擊下,表現依舊亮眼,南投縣2023 FLL機器人國際競賽,Never Give up隊脫穎而出,獲全國亞軍,團隊成員中有三位來自光華國小,分別是李蓓璇、許晏澈、石湛藍友,六月下旬將代表台灣至澳洲參加國際賽,為南投爭榮,為光華爭光。

 

此外,光華國小還以「何處是喵家」議題,讓學生走入社區,看到中興新村老人的孤獨與流浪動物的悲哀,透過觀察、訪問及深入思考,為了減少貓被過度餵食而影響健康,並記錄貓生活的地域性,減少到處流浪造成的環境衛生問題,學生們利用AI設計定點定時的貓臉辨識餵食器,讓「愛貓」與「礙貓」人士取得平衡,獲2023親子天下教育新創100

1686481775425.jpg

 

第6屆校友在致贈母校的LED電子螢幕下留影。

1686481775439.jpg

左至右依序為校友趙瑞民、校長黃美鳳、校友張譽騰。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閻鳳婷

圖/龔昶元

 

當政府高官把四維八德當成是路名時,內政部立案的玄門真宗」則致力於學校和企業界推廣「仁、義、禮、智、信」-五常德的理念,為了推動國小品德教育的扎根計畫,邀請臺中市五位博士級國小校長編寫相關課程綱要,祈願在人間留一盞燈,重振品德教育。

陳桂興教尊(右三)、龔昶元(右二)、 張家麟(右一)教授及教友們攝於玄門山。.png

陳桂興教尊(右三)、龔昶元(右二)、 張家麟(右一)教授及教友們攝於玄門山。

 

關聖帝君的大願

 

玄門真宗全名「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由陳桂興教尊於1994年創立,信奉關聖帝君為教主,除推廣宗教利眾事務外,也致力參與教育及慈善事業,為了讓組織更加健全,走得更遠更廣,在真理大學宗教系主任張家麟輔導下,2004年成為臺灣第26個獲內政部核准立案的宗教,目前除位於玄門山的總教區外,全臺共有五個分院道場,另設立關聖帝君恩主護道會,總會轄下有14個護道分會,共同推展恩主的教義及理念;並委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兼任教授龔昶元擔任顧問,將宗教教門與扶鸞文化導入現代品牌行銷。

 

龔昶元說,宗教的扶鸞文化有傳播神明意旨、勸善、宣教、為信眾開示的社會教化功能,玄門真宗經聖鸞指示,一百多年前關聖帝君被五教教主共同推舉為「玉皇大天尊」證登「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本著救贖的誓願,為引渡眾生,找回累世的門徒而成立圓融國度,其中明確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五常德為經典教義,又鑑於品格教育在台灣逐漸凋零式微,便指示以五常德為要,來推廣品德文化。

 

為了推廣五常德,玄門真宗曾邀請真理大學、銘傳大學、政治大學、逢甲大學、靜宜大學等學者,與宗教界代表召開多次論壇,也分別與國立勤益大學及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合作辦理三屆的五常德學術論壇,廣邀中部縣市一百多位國中小校長與會參與,並請臺中市太平區太平國小校長湯正茂、霧峰區四德國小校長陳世穎、西屯區大仁國小校長劉美芬、霧峰區光正國小校長阮志偉、霧峰區峰谷國小校長錢得龍,分別就仁義禮智信編寫五常德課綱,在校內進行推廣,並舉辦各項五常德的藝文競賽,包括經營和諧圓滿家庭的親子彩繪燈籠比賽、講古比賽、寫生比賽、意象作品等。

 

避免落入被稱「八股」的窠臼,龔昶元說,五常德課綱打破刻板印象,融入現代的生活方式,帶領學生從最基本的日常來認識品德教育,內容類似早期的「國民生活需知」、「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德」,其中「仁」是追求法喜的身體健康,「義」是創造通達的人際關係,「禮」是經營和諧的圓滿家庭,「智」是建立利益眾生的事業,「信」則是實現精勤的人生理想。

 

龔昶元表示,國小五常德全人教育的推廣不占用正課時間,平時選用假日、晨光或課後輔導時段,寒暑假則以營隊方式呈現,六人即可成班,不外聘師資,由校內老師自由加入,為了感謝參與老師的熱誠,玄門真宗贊助鐘點費,希望五常德扎根校園,增進學童良好品學,奠基幸福人生,營造祥和社會,未來還計畫推出繪本教材,更加親近學生。

 

為了鼓勵經濟困難孩童在生活學習之路能順利平安、擁抱希望,玄門真宗這幾年還推出關懷弱勢學童「精勤保庇箱」計畫,箱內裝白米、餅乾等食品,及日常用品、文具等,還有醫療保健包,內容物約值1500元,保庇箱經關聖帝君加持,但不帶有任何宗門標籤,可當置物收納使用,原則上全校各班每班一名,已於彰化縣及南投縣推廣,其它縣市也有很多學校參與詢問。

 

找回失落的良善

 

ESG認證目前被視為評估一家企業是否能永續經營,及是否值得投資的重要指標,包括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及公司治理(Ggovernance)。龔昶元說,企業如果有社會責任的觀念,社會秩序就更趨穩固,玄門真宗三年前曾請勤益科大舉辦企業生活實踐論壇,結合哲學與學術推廣五常德,接觸的以中小企業為主,顯見企業主也希望體質能更好、經營長久。

 

龔昶元說,玄門真宗不排斥任何的宗教,曾與真佛宗、天主教、統一教等許多宗教及宮廟,針對理論體系與宗教修行進行交流,去年12月還邀請大陸多個信奉關聖帝君的團體來臺,他們對玄門真宗推展五常德教育都深表肯定。

 

玄門真宗強調「聖凡雙修」、「三命圓融」的修行,強調今生須完成天命、本命、祖命的任務而達到「三世因果一世清」的目標,而做人的第一步就是要報父母恩,第一個修行法要就是做一個篤定的自己,除了認真、踏實、努力以外,還要在內心建立信仰、願景及虔誠的祈禱。

 

四維八德雖在教改下式微凋零,但相信人性本善,點亮其心中潛藏的美好,讓每個孩童長大後,都能成為良好的世界公民,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胸懷,消除貪婪與兵燹,朝生命圓融、世界大同的目標邁進,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玄門真宗中報檔.jpg

刊於中報雜誌202346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閻鳳婷

圖/吳志林、盧安藝術提供

 

18歲離開山東老家,現落腳埔里的孫少英,今年92歲,他隨身攜帶紙筆,畫遍台灣各景點,數量之多,無人能及,並出版多本畫冊,2021年榮獲南投縣玉山美術貢獻獎。

 

戰亂離鄉 一心續學

 

孫少英原就讀青島李村師範,父母戰亂中離世,哥哥派小兵急忙找到他,混在軍船裡來到台灣,他心不甘情不願的離開同學和朋友,無可奈何的穿上軍服,失學成了最大的痛苦,後政工幹校開放現役軍人報考,當看到榜單上的名字,竟全身冒汗、當場哭了。

 

他在政工幹校美術組努力學習,包括劉奇偉老師的大筆揮灑、劉獅老師的按部就班,養成他日後渲染和乾筆混合的畫法,梁中銘老師的素描和速寫影響他後來的興趣和工作,李仲生老師的現代畫思維是最感新奇的課程,週末則有漫畫大師牛哥任教,兩年後下部隊服務,19651968年返校補修學分,終於完成大學藝術系畢業的心願。

 

當時軍中待遇不高,朋友勸他有機會到社會工作,他先在日月潭教師會館擔任美工,並結識住在埔里的另一半,一年後入光啟社負責電視美術和動畫製作,七年後考進台視,一手速寫插畫工夫,替早期新聞播報增色不少,1991年從任職22年的台視美工組長退休,為台灣電視新聞的演進歷程,留下美麗的貢獻和註腳。

 

九二一圖稿 紀實地震傷痕

 

退休後在埔里過著鄉居日子,四處寫生,開班授徒,也出版畫冊,並有了畫遍台灣的夢想。未料發生九二一大震,埔里受創嚴重,他安頓家小後,開始素描受損的家園,成為紀實災區的第一手資料,在新生報、聯合報陸續刊出時,引起社會廣大迴響,編成《九二一傷痕》一書,這百餘幅圖稿被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收藏,後捐給台大圖書館永久典藏。

 

盧安藝術文化公司總經理康翠敏欣賞孫少英的作品,由相識、收藏變成經紀,在傳承水彩和素描的路上,益添助力,曾與台中市政府合作推出手繪台中舊城》畫冊,成為美景與美食的嚮導,又舉辦假日「城市寫生」活動,帶領有興趣者至台中各處寫生,畫完現場就地辦展,並至多校推廣藝術美學,熱騰騰的心和精彩的講述,廣受學子歡迎。

 

孫少英隨身帶著速寫簿,成為旅遊中的好伴侶,三、五分鐘就可替對方畫個速寫像,因而結交不少朋友,出版的畫冊不只是圖畫,還用文字紀錄了他當時的心情和作畫心法,與好友相約寫生,則成了他日常的休閒生活。

 

為了畫遍台灣,多年來繞了日月潭不知多少圈,上了十趟阿里山,走訪12個台灣小鎮,踏上6個離島,還采風了12項傳統手藝,出版多本畫冊,他說:「畫台灣,如此多的畫作數量,我應是全台第一!」

 

202211月出版了他第22本書《速寫品味》,敘述了他對速寫的一些看法,包括線條是速寫的生命,用黑白灰色處理光影效果,可讓畫面展現立體厚實感,速寫完加點淡彩有淺嚐的滋味,加上濃彩則有飽和滿足感,畫得精準讓速寫成為快樂的起點,否則畫不好撕掉,心情也會受影響。

 

他的水彩也獨具特色,康翠敏形容其荷花和蘭花,結合了水彩、速描和唐宋詩詞,用渲染和留白,展現「西畫中韻」之美,尤其根莖的筆觸勁道,更可看出其深厚的書法功力。

 

養生之道 持之以恆

 

「你看我,沒一顆假牙!」孫少英笑著露出潔白的牙齒。說起平日養生,他兩餐之間不吃東西,用沖牙機潔牙,並用鹽水漱口,疫情期間也用此防疫,他曾問康翠敏,有沒有認識高露潔的朋友,可當代言,逗得康翠敏哈哈大笑,誇他有行銷頭腦。

 

他每天早上甩手六百下,下午散步一小時,數十年未曾中斷,並寫了首小詩形容:「傍晚走路早甩手,一年到頭不曾休,是否有益不知道,我已活了十個九。」人生觀就「愉快」兩字,如他的速寫一般,簡單、明快。

 

孫少英憶18歲搭軍船來台,船上有人大喊「看到台灣」時,每個人都湧上前瞧,他當時壓根不想「看到台灣」;多年後,有次從日本回來,當再聽到船上有人喊「看到台灣」時,立即興奮起來。他鄉如今是故鄉,孫少英已在這塊土地種下深深的情感。

孫少英中報PPT檔.jpg

 

刊於中報雜誌第45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閻鳳婷

 

 

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出身的朱仲儒,花是他最常表現的主題,退役後和妻子在臺中榮民總醫院擔任志工,並在榮總成立的惠康藝廊發揮專長,讓前往就醫的病人與家屬,在等候看診時,能因藝術氛圍而有輕鬆愉悅之感,自己也因「贈人鮮花,手有餘香」,收獲了豐美的志工人生。

朱仲儒與畫作。(閻鳳婷攝).jpg

藝術心靈 父親鼓舞

 

朱仲儒民國46年出生於雲林虎尾,美國登陸月球那一年,他依著報紙上的漫畫畫了起來,父親看了,輕輕拍了他的頭,稱讚他畫得真好,父親的讚美與輕撫,鼓舞了他追尋藝術的勇氣。

 

對當時的眷村家庭來說,學畫是筆不小的負擔,好在朱仲儒一路獲師長相助。中學導師是美術老師,朱仲儒擔任學藝股長,把握機會,努力不懈,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

 

高中時,教會的長老也是美術老師,而他參加的美術社團裡,有的人擅長插圖,有的專精書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像海綿一般不斷吸收養份,後來在政戰藝術系招生的雲嘉考場裡,滿座的考生,他是唯一上榜的。

 

朱仲儒說:「當年如果沒入軍校,在藝術上獲益精進,後來可能去畫招牌看板了。」

 

朱仲儒師承梁又銘、梁中銘、鄧雪峰、李奇茂、陳慶稿等大師,軍旅生涯更致力推廣軍中戰鬥文藝工作,在政教文宣部門服務二十年中,參與了青溪新文藝總會的成立,對推展後備文藝、宣導全民國防等工作,功不可沒。

 

除了政戰藝術系的滋養,朱仲儒陸續畢業於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國防大學戰爭學院,軍旅期間,作品獲獎無數,曾獲「國軍文藝金像獎競賽」金、銀、銅像獎,「青溪文藝金環獎競賽」金、銀、銅環獎,國防部埔光美展第三名、高雄市美展優選、臺中市大墩美展優選等,國內外個展、聯展多次。

花團錦簇。(朱仲儒提供).jpg

花團錦簇 生機盎然

 

「大自然繽紛色彩令心身心愉悅,只要用心觀賞,生活裡處處可體會美的奧妙,豐盈精神內涵。」他喜歡在旅遊行腳中,欣賞各國城鄉庭園裡的花木,在陽光下生機盎然,又感動於日本有位攝影師,拍攝送人花朵時,對方發自內心歡喜的系列照片,因而畫作裡經常出現用色明艷的花花世界,希望這份快樂處處飛揚。

 

民國96年底他卸下戎裝,專職藝術創作,擔任國軍忠愛藝廊藝術總監、臺中市青溪新文藝學會評議委員、臺中市墨緣雅集畫會秘書長,並自101年起,和太太一起擔任臺中榮總志工,臺中榮總107年成立惠康藝廊時,除了無償提供作品展覽,還擔任策展人,讓醫院也能成為豐富多元的藝術展館。

 

曉園春暖 桃李芬芳

 

朱仲儒在風雨飄搖的年代投筆從戎,藝術系25期這班至今仍有一半的同學持續創作,且和老師保持聯繫,情感相當好,林木川老師、鄭正慶老師、趙明強、朱仲儒、吳瑞麟、林永福、呂玉亭、潘蓬彬共八人,8月6日至9月4日在臺中樹瓦藝術舉辦「曉園薪傳彊仕時」聯展,師生再聚話當年,場面很是溫馨。

 

畫展名「曉園薪傳彊仕時」,源自位於政戰學校中央的曉園,藝術系則恰在曉園旁;《禮記.曲禮》:「四十曰強(亦作彊),而仕。」意思是男子四十歲智力正強,志氣堅定,可以出仕。朱仲儒這班畢業至今超過四十年,目前都在各自的領域發揮所長,以此互勉。

 

遺憾的是,鄭正慶老師在畫展開幕前三天因病離世,看著牆上展著老師生前親自挑選的參展作品「老子騎牛紫氣東來」,睹畫思人,學生們追念之餘,也期勉大家在藝術成就上持之以恆,不忘初心,以報師恩。

朱仲儒作品「寧夏」。(閻鳳婷攝).jpg

快樂揮灑 無忝所生

 

朱仲儒作品中西互用、相互滋養,他認為藝術創作應從東方美學思維出發,尊重各種族文化特質,跨越東西方繪畫媒材限制,包容任何形式與技法的使用,尊重實驗性和獨創性的表現。

 

三歲小孫子受到影響,也喜塗塗抹抺,一看到他,便嚷著要畫畫,而他也從孫子自由、放鬆、愉快的筆觸裡,領會畢卡索為何窮其一生都在向孩童學習繪畫的深義,祖孫二人其樂融融。

 

和妻子在榮總擔任志工,讓他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希望未來人生的黃金20年裡,能繼續快樂的揮灑彩筆,無忝所生。

 

~刊於中報雜誌2022年第42期

朱仲儒中報檔.jpg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閻鳳婷

結合不同藝術風貌,林輝堂、吳季如、陳正隆三位老師,9月1至25日在道禾六藝文化館,舉辦《三人行.孕》創作展,期許「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組合,向社會大眾請益,吸取更多營養,精益求精,三人並依序在紙上揮毫,共同完成竹水墨創作,吳季如還提筆寫下「虛心、有節、長青」彼此互勉,為展覽拉開序幕。

吳季如、林輝堂、陳正隆三人行.jpg

(左至右:吳季如、林輝堂、陳正隆)

林輝堂近年結合「易經」與「星座」,將東方美學與西方科學融入繪畫,這次展出「晝與夜系列」,分為亙古時代、侏羅紀時代、史前時代、古文明時代,藉洞穴壁畫的符號、宇宙無限大時空、晝與夜的規律循環,展現人類與宇宙的生存法則和定律。

林輝堂與作品.jpg

(林輝堂與作品)

陳正隆展出竹影和花園系列,其中「竹影千字」靈感來自中國書法碑帖,展現字與石刻石壁融為一體的混厚古拙,既雄邁又靜謐,開創水墨竹千年新風貌,成為陳正隆的知名符碼。花園系列則多彩幻化,兩系列看似由靜至動,由簡至繁,均展現剎那即永恆、內在當下的即興,在心與光的追尋中,孕育「宇宙便是吾心,我心既是宇宙」的風格。

陳正隆與竹影千字系列.jpg

(陳正隆與作品)

吳季如有「現代張旭」之稱,強調筆畫線條即是母語,藝術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生活態度,其草書體勢豪邁奔逸,章法分布變化多端,同一「氣」字,生氣、福氣、和氣,因形音義蘊在其中,筆畫線條便有不同,盡現草書藝術之美,有如「孕大含深、貫微洞密」,雖博大精深,也能看透極細微的隱處。

吳季如與書法作品.jpg

(吳季如與作品)

林輝堂表示,展出主題「孕」的名稱,來自唐.李白「天為國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擁靈台」,南朝.劉勰「拙辭或孕於巧義,庸事或萌於新意」,唐.白居易「於是乎孕大含深,貫微洞密」,希望三人首次聯展後,能進一步孕育往後持續不斷的聯展。

吳季如、林輝堂、陳正隆.jpg

1661934293261.jpg

1661934293273.jpg

1661936114949.jpg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閻鳳婷  圖/許璧翎

 

世界最簡化,也最大化的就是「一」,而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難表現、駕馭。喜歡玩紙、玩色的許璧翎,透過手工切割、染色、編織,在色域、色面、色變空間關係中,重建單一線型,展現視覺與觸覺的不同維度之美,多元與新銳的創作,榮獲2020《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不僅如此,她還跨界至藝術糕餅製作,把藝術、哲學、美食發揮得圓融天成,在業界有「美女畫家」之稱。

騎重機的美女畫家許璧翎.jpg

彩色憧憬 父親啟蒙

許璧翎家中經營成衣配料、布料生意,在香港設有貿易公司,幼小時,常隨父親至化工廠實驗室,父親用藥劑丸丟入水中,出現各種鮮艷的色彩,魔幻的變化讓她驚訝不已,啟蒙了她對顏色的濃厚興趣。

 

畢業於香港大一設計學院油畫組、美國富特赫斯州立大學,許璧翎之後陸續增能,就讀東海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學分班、中國廣州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現代藝術與理論研究碩士,目前為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生,以美學、藝術哲學為研究方向,現為自由藝術家、獨立策展人。

 

她在成為專職藝術工作者前,是一名成功的商業人士,常至各地看貨、驗布,但心中一直有著藝術夢,便在事業高峰期,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然投入藝術懷抱。

 

棄商從藝 享受創作

 

從商界轉換跑道,需極大勇氣與決心,家人看到她的執著,也逐漸從反對轉向支持,而她也迎來了初試啼聲的滿堂彩,就讀東海碩士學分班時,有業者在校看到她展品,當下力邀她舉辦畫展,未料作品大賣,銷售率高達九成,這個佳績卻令她高興不起來。

 

當代哲學家丹托曾經提出「藝術終結」理論,也就是當藝術的可能性已經窮盡,卻缺乏進一步革命性創新,也無發展方向時,藝術史將無以為繼,藝術也就終結了。

 

許璧翎說,以往創作是興趣和熱忱,但當作品進入市場時,就不僅是個人因素,希望收藏家拿到手上的創作是有藝術的理想深度和高度,便在畫展結束後停手,花了四年時間各處旅遊,去國外看美術館,尋找新的方向。

在東海碩士學分班時,許璧翎就曾構思許多創作方案,沈潛多年後,開始實現初心,2011年起,陸續推出「線、織、築、圓宇宙」系列作品,用手工切割線條,運用不同佈局和堆疊,讓單一線條展現出特有的空間感,有時似海洋,有時似草原,有時則像風在飄,有的如個體迷宮,讓觀者從視覺的瞬間反應,達到內心的沈澱和平靜。

 

線的創作看似簡單,卻很費工,從一條線的穿插到不斷重複與加疊,體現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哲理和感動。她說,世界最簡化,也最大化的就是「一」,讓複合媒材與東西方文化和諧共處、共生互補、不分彼此,呈現多維幻象新秩序,是一個美的創作過程,個人則在切割及編織中,把自己也融入創作裡,與作品對話。

許璧翎作品.jpg

企業贊助  如虎添翼

 

以往創作採用宣紙及帆布,許璧翎說,宣紙時日久了會長黃斑,難以克服,後來代理杜邦公司「泰維克紙」的普續企業,希望尋找除了商品化以外,也能在藝術等其他領域使用泰維克紙的可能性,看了媒體報導,四年前透過友人介紹,找上許璧翎。

泰維克紙材質是高密度聚乙烯,具重量輕、抗撕、防水、抗菌、防霉的特性,杜邦公司五十五年前開始研發,可用於製作防護衣。當獲得此材料時,許璧翎非常興奮,放在房間裡,每晚睡前摸一摸,思考如何進一步使用,半年後,才開始進行創作。

她用美工刀將韌度高、抗撕的泰維克紙裁切成許多細線,經顏色浸染、上色,再編織成半立體和立體的「炫線」,為此用壞了許多美工刀,也耗費不少染色的擦拭布,2021年五月,在台北B&P空間推出「炫線」創作,結合燈光、音效、香氣及AR虛擬實境展出,顛覆觀者的視聽和嗅覺,令人驚艷不已,成功將泰維克紙帶入藝術領域。

許璧翎製作的蛋糕.jpg

藝術美食 兩大興趣

 

許璧翎不僅在藝術創作上成績亮眼,也跨界參與建築競圖,2018角逐「浪漫台三線石崗圖書館及周邊環境創意變身亮點」競圖,獲得首獎。

在一群人當中,許璧翎一直是充滿陽光、散發溫暖的那一位,開朗熱情,多年前和閨蜜一同考上重機駕照,「騎重機的美女畫家」幾乎已成為她的代名詞。她也喜歡自己製作糕餅,強調吃的自然健康,因此在原料使用上,也看出她的執著,充滿藝術的外觀,讓拿到手的朋友歡喜不已,都說她可以跨界成為糕餅達人了。

~刊於中報雜誌2022年6月41期

 

許璧翎中報圖文檔.jpg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志工與浪浪溫馨互動。.jpg

 

  文/閻鳳婷 圖/Carl Reynolds

 

如果只能做到把流浪貓狗關、綁起來,美其名是收容、保護,無異於讓牠們苟延殘喘、了此殘生!黑皮狗狗山友善動物之家以不關、不綁方式,讓流浪狗在未被收養前,身心靈都能獲得安頓。

 

友善動物之家源起

 

自美來台的CHRIS WARD,原本目標是淘金賺錢,因發現台灣流浪狗問題相當嚴重,且無妥善處理,便於2003年在台中太平租了一個果園收養流浪動物,不關、不綁,並常帶出散步,狗兒都很快樂,這樣的做法,令張帆非常感動。

 

後CHRIS WARD因即將返美,便在2008年把四十多隻狗陸續送養,未料騰出的空間又陸續被丟入四、五十隻流浪幼犬狗,張帆當下覺得,老外都能對台灣流浪狗付出關愛,自己怎能對此視而不見、置身事外呢?決定接手後續事務。

 

狗狗山共搬遷過三次,目前落腳霧峰山上,將受傷及剛收容、情緒尚未穩定的狗狗細分為病房區、弱勢區及隔離區予以保護,收容限量150隻,讓狗兒不致太過擁擠,三、四月為奶貓期,救援數量多,最近流浪貓的數量也達八、九十隻。

 

HAPPY狗狗山名稱由來

 

狗狗山收容的浪浪有三分之二為黑色狗,加上黑色狗一般認養率最低、被棄養率最高,民間又視黑狗為補品,被吃的比率也最高,而台灣黑狗卻是基因強健、美麗又忠誠的寶,張帆便以「黑皮」命名流浪狗之家,希望牠們都能HAPPY快樂。

 

狗狗山對救治收容的狗不關、不綁,有專屬的狗碗及狗床,以及完善的醫療照料,讓狗狗能快樂的奔跑、親人、友善,因而死亡率相當低,如果有人想收養,仿照國外認養體制,先對收養人進行評估,事後還做訪視,確保狗狗有幸福的歸宿。

 

狗狗山是浪犬的避風港,讓牠們搭上尋家列車,在未找到停靠站前,狗狗山推出從助養到認養活動,每人每月助養費200元,門檻不高,希望助養人假日來此帶狗狗散步,或出去過個週末,若相處愉快有了感情,助養可進一步成為認養;狗狗山目前除了每周六、日在台中草悟道舉辦送養會,替浪浪尋找有緣人外,還替不少狗狗在美國及加拿大找到認養者,展開美好的「狗生」。

125677.jpg

成立協會 願後繼有人

 

因收容越來越多,負擔日益沈重,張帆考量個人能力有限,便在2020年12月5日成立「社團法人台灣黑皮狗狗山友善動物協會」,由釋照芳擔任理事長,她擔任執行長。

 

張帆說,釋照芳是位有德性的出家人,慈悲、護生,每年有一半時間在印度、尼泊爾從事醫療、教育相關活動,和自己的理念相合,便請他出來擔任精神領袖,經營步上軌道後,方便後面接手的人更加順利。

 

狗狗山以動保、環保為主軸,以認識動物行為、推廣動物陪伴、扎根生命教育為宗旨,期望每個人心中播下眾生平等的種籽,教育課程包括為什麼會有流浪狗、流浪狗救援步驟、如何照顧流浪狗、流浪狗習性、愛狗與養狗不同等等,讓大家瞭解只要給予愛心、同理心的妥善照料,流浪狗仍是可愛、親人的好夥伴,減少虐殺、棄養事件。

 

未來規劃成立學習教室與誠實商店,讓學生及志工來服務學習時,有遮蔽風雨、吃飯休息、討論互動、學習如何照顧狗狗的場域;誠實商店則義賣狗狗山設計的產品,中友百貨就曾以狗狗山的設計品做為會員加購品,金額全部捐給狗狗山;肥料區則以狗便肥沃園區內土地,已和志工研究改良狗便的乾燥方式。

親人的浪浪。.jpg

從相遇到相癒

在眾人努力下,狗狗山從收容浪浪擴大到教育領域,多所學校志工來此服務、學習,包括勤益科大國際志工團、華聖頓中學國際部、亞洲大學學士後獸醫系等。

因狗場的狗都很親人,目前和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主任王欣宜、亞洲大學學士後獸醫系老師祁偉廉合作,將浪浪訓練成療癒犬中的閱讀犬及陪伴犬,現已有三隻認證為閱讀犬,可陪小朋友讀繪本,陪伴犬則在被領養後進入家庭陪伴老人,未來還計畫與遲緩兒、中風復健病人、老人互動,讓浪浪對社會也能有所貢獻。

 

別讓流浪動物繼續流浪,了解牠,你會更愛牠。張帆說,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甚至還有人說,狗是主人前世的好友,你若養到一隻狗,牠絕不是無緣無故出現在你生命裡,面對流浪狗,如能升起惻隱之心、不忍之心,就是菩薩功德。

 

刊於中報雜誌2022年5月第40期

狗狗山中報圖檔 (1).jpg

狗狗山中報圖檔 (2).jpg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閻鳳婷

 

曾在豐原懸壺濟世多年的林政夫,許多政商名人找他算命,他強調先學做人才能學佛,因孝是做人的基本,點出簡單卻重要的生命哲理,為浮動的人心與紛亂的世道,提供一席清涼語。

林政夫3.jpg

 

慎終追遠 永懷親恩

 

今年79歲的林政夫為家中長子,下有有五個弟弟、三個妹妹,目前家族共有五名醫師,八、九名藥師,他本身為中醫。在還未施行健保的時代,林政夫便常和醫師父親替貧病患者義診施藥,在祖母、母親、父親先後生病時,更親侍湯藥、照顧飲食起居二十多年,樹立孝悌傳家的典範,民國92年獲全國大孝獎。

 

林政夫說,揚名聲、顯父母是孝,照顧生病的父母也是孝,但孝不應建立在父母生病的痛苦上,應提前細心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比如很多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經常忘了吃藥,甚至觀念錯誤,認為血壓一時正常就不再用藥,忽略了降血壓藥的重點不是「把血壓降下來」,而是「預防血壓突然飆高」,避免中風。

 

他強調,不管再忙再累,如果每天早上都能親自把藥及一杯水送到父母面前,侍奉他們服用,只需花一分鐘,就可避免因一時疏忽,導致後來的中風、洗腎。

 

此外,父母如有高血壓、高血糖等病症,家人還需在食材及烹飪技巧上有所學習,了解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提早控制病情,節省醫療資源,換句話說,應注意而未注意,可用心而不用心,在父母倒下後,以照顧他們來成就自己的孝,實乃大不孝。

 

林政夫在父親過世後,和弟妹們在住家空地上興建了「德林報恩堂」,珍藏了父母當年結婚時所穿的衣服和皮鞋,並保存父親行醫45年、服務社會的得獎事蹟,包括當選全國模範父親、十大傑出親職教育模範、傑出金婚孝悌楷模、全國慈善家庭慈光獎等,供後代子孫緬懷、學習。

 

林政夫曾隨台中蓮社已故的李炳南老師研習佛法及論語,他說,學人才能學佛,學佛之人一心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要以孝為基本,孝順是累積福報最好的方法,孝悌天賜福,一個人有孝順父母的觀念,這個人便可做朋友。

林政夫2.jpg

 

神求不來 一切照因果辦事

 

林政夫還參與社會公益,擔任台中、新竹、南投地方法院榮譽觀護人,及新竹少年監獄榮譽教誨師,助失足青少年改過向善。他也是中國洪門聯合總會榮譽會長,許多政商名人找他算命,對於改名、改運、挑車牌號碼等做法,他也自有一番見解。

 

他舉例,一般人都避諱「4」這個數字,如果老板給你月薪44元萬元及38萬元兩種,你要哪一個?又舉例,兄弟二人分房產,一棟房子有四層樓,另一棟是三層樓,你挑哪一棟?強調凡事不用過度迷信,也別想著不勞而獲,因為「神是求不來的,無法用金錢交換,一切都是照因果辦事情。」

 

有的人學歷高,但卻替學歷不高的老板工作,心中或有不平衡,他認為,不妨轉念一想,「我有讀書的命,他有當老老闆的命」,又好比賺錢多的人吃鮑魚、龍蝦,賺錢少的吃青菜、豆腐一樣能飽,金錢數目不能改,但生活方式可以改,心念一轉,想得開、放得下,這才是「改運」。

 

因此,有些命,他不敢算、不願算,也不能算。

 

「正直無私謂之神」,在向神佛祈求時,不要只求自己如何如何,若是心量大,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自己也是眾生之一,自然也在福庇之中。林政夫說,一瞬間起了慈悲心即是菩薩,你以為是菩薩保佑你,其實是你保佑了你自己,有的人業報雖重,卻能輕輕的解開,也就是所謂的「重報輕受」。

 

若感嘆人來這一世真苦,林政夫說「業若不重,不來娑婆」,成仙成佛都要靠人身,人身難得,遇到不順的事,不用太在意,因為福禍相依,惡報非惡,善報非善,順境無法讓人修行,逆境反而能讓人有所覺悟而走上修行之路,心境苦,則萬般皆苦,只有突破自己,才是光榮勝利的贏家。

林政夫1.jpg

 

分享人生感悟 散播正能量

 

林政夫之前替病患把脈問診,解除身體的疼痛,現已不看診的他,改用文字方式,每日在臉書和LINE上分享人生感悟,散播正能量,連續五年多,從未間斷,內容短小,字字珠璣,發人深省,例如:

 

「有才不足傲,有德才可貴,有財不足恃,有功才可敬。做善心事不能少我一個,做缺德事不能多我一個。說話不考慮,等於射擊不瞄準。人生有些事是可以懂一輩子的,但人生也有些事要一輩子去懂的。」

 

「一個知命的人,逆來順受,力爭上游要給人啟發;一個發心的人,信心十足,自立立人,要給人平安。經驗就像一盞昏暗的燈,只照亮提著它的人;回憶之所以叫回憶,是因為不會再擁有。目中無人,不是撞到別人,就是會被別人撞倒。樂觀的人,永遠為自己比下有餘而慶幸;悲觀的人,永遠為自己比上不足而遺憾。」

 

「人情只能靠一下子,實力才能靠一輩子。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這世上您唯一需要超越的人,是昨天的自己,人只要有鬥志,不怕沒戰場,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濘的路上,只有千錘百煉,才能成為好鋼。」

 

「世上有兩件有價值的事,第一件是自己好好的活著,第二件是幫助更多人活著。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遠是個觀衆,平台再好,自己不參與,永遠是局外人,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動,只能看到別人成功。人生沒有捷徑,只有努力才會收獲,努力勤奮才能美夢成真。」

 

疫情亂世 淨心平安

 

面對新冠疫情,平時該如何注意養生保健?林政夫建議素食是疫苗,既救了自己,也救了地球,還強調要有信仰,信仰不是迷信,如果對金剛經或心經不甚了解,沒關係,可以只唸「阿彌陀佛」聖號,這四字功德殊勝,唸到心誠不亂,並觀想阿彌陀佛現在眼前,讓佛光罩著自己,觀想力量大,可以治病。

 

對於身體已有疾病,無法正常運動的人,林政夫建議,如果不懂氣功,可做李鳳山先生推廣的平甩功,動作雖然簡單,但在蹲下、起身的同時,對身體很有好處,每天做,做到流汗,重要的是能持之以恆。

 

儒家經典《論語》,有許多為人處世的原則及為官施政的道理,其中所提孝道,更具多方啟發性,可惜現今社會及教育現場已輕視忽略,林政夫簡單淺白的娓娓道來,希望大家了解做人的基本,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社會也就不會這麼亂了。

刊於中報雜誌2021年10月第36期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閻鳳婷

 

為提高新冠疫苗覆蓋率,政府在年底給39類場所工作人員兩條路,不是打完兩劑疫苗,就是要每週提供快篩證明,否則就禁止工作,看似施防疫鐵腕,卻一再暴露政策的荒腔走板。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口罩被政府徵用,小老百姓不畏風雨、大排長龍限購的場面,很多人記憶猶新,為了延長使用壽命,包括配口罩套、搭內襯,拿電鍋蒸,新三天、舊三天、吹吹晾晾又三天,想方設法的珍惜得之不易的資源。

 

盼到疫苗終於問市,眼看許多國家都在施打,政府卻以對岸施壓致採購受阻為由,將所有希望寄予尚在孵化的高端疫苗,結果,中國要送疫苗不接受,民間企業團體要買也推拖拉,小老百姓急如熱火,政府卻從容不迫的對他國送來自己不打的疫苗感恩戴德。

 

後出現3加11疫情破口,充滿臺灣價值的高端疫苗英雄登場,吸引不少效忠的手臂,不料被美國一棒敲出原形,打高端者需再追打兩劑國際認證的疫苗才可入境,當初強調高端多麼精彩輝煌的人,鼻子一定長得好長。

 

如今政府以「提高新冠疫苗覆蓋率」為由,用「不打疫苗就禁止工作」為手段,企圖快速消化大批即將過期的疫苗,讓過日子已相當不易的小老百姓雪上加霜,政府不是一直在努力創造就業機會嗎?用此作法是嫌失業率不夠高嗎?

 

中華民國防疫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曾提醒民眾,注意有無打到過期疫苗,試問,連預約施打的疫苗廠牌都會在不事先告知下被更換,會不會被打到過期疫苗,自會引發大眾疑慮。

 

許多疫苗覆蓋率高的國家,疫情反撲更嚴重,而對打疫苗出問題的個案,政府又多指與個人健康因素有關,加上病毒一再變種,疫苗研發腳步跟本追不上,政府應尊重民眾不打疫苗的意願,更不應逼迫員工在工作和疫苗間做選擇。

                                                                             

台灣的小老百姓乖乖戴口罩防疫,不願、也不敢打不成熟的疫苗,如果有發明測謊的快篩試劑供政客們天天捅鼻子,或許小老百姓的日子就會好過多了。

刊於中報雜誌2021年12月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閻鳳婷

「生命是一種品嚐,在虛實、動靜、有無之間譜成樂章。」雕塑家李光裕少時從唐朝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覓得創作養份,體悟生命始於雄渾,終於流動,在涓細中收尾,不畏死亡,無有成敗,念頭一轉,又是生生不息,成了他創作中國水墨卷軸系列作品「四季」最佳註腳。

91005.jpg

李光裕作品「四季」。(閻鳳婷攝)

舞蹈與雕塑對話

 

西川淑敏舞踊知家即日起至5月31日舉辦「霍剛.李光裕雙個展」,首度發表李光裕中國水墨卷軸系列的大型屏風雕塑「四季」,呈現荷花、荷葉及蓮蓬的榮枯變化,如詩如歌亦如禪,為此檔展覽的重點作品,2月21日邀請李光裕及其在北藝大的高徒楊北辰一同舉辦講座,和與會來賓分享創作心境。

 

李光裕在欣賞西川淑敏團隊1月16日開幕茶會以「四季」為主題的經典舞蹈後,讚賞舞者在轉折拿捏、動靜快慢之間,竟然和雕塑作品氣韻一致,帶出他學生時代校運跳高以169公分破大會紀錄,秉此絕佳彈力與性別的稀有性,曾有段被鼓勵習芭蕾舞的趣事,後因出國才中斷。

 

李光裕早期曾習書法水墨,後以深厚的西方雕塑技法為基底,結合東方美學的意境,再積累接觸藏傳佛教,及一山一水又一坡的人生經歷後,作品呈現生命不同層次的感悟。「四季」雕塑初起於生命的渾厚豐美,至冬季採用大量的鏤空與留白,蕭颯淒涼,但下方卻有隻豐腴的青蛙棲在枯萎的荷葉上。

91006.jpg

李光裕作品「四季」局部。(閻鳳婷攝)

 

他認為,四季更替有如佛法裡的「成住壞空」與「息增懷誅」,而「誅法」有如世間的救命丹,解構後才有新現象發生,因而在萬物凋零中,蛙要胖胖的才好過冬,才能穩定的安身立命,迎接冬去春來。

 

西川淑敏團隊的「四季」之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展演春、夏、秋三季後,舞者穿過時光迴廊,幻化了冬季的冷冽,當主舞者再度出現時,並沒有接續展演冬季的凋零,而是直接進入再一次的春暖花開,氣韻生動,令人歡欣愉悅。

91003.jpg

李光裕(左)與楊北辰。(閻鳳婷攝)

師生情憶當年

 

師承李光裕的楊北辰,目前擔任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專任副教授,相當感謝老師至今仍持續不斷的給予關愛和提點,且教法很特別,憶及當年課堂上李光裕一進教室,不講雕塑,也不談人體解剖,只帶了張唱片「流浪者之歌」放給大家聽,還掏了數百元買零食和大家一起分享聊音樂,相當快樂。

 

楊北辰表示,老師常說「藝術是不可教的」,就像舞蹈一樣,音樂一放,勇敢扭動跳下去就對了,在現今新課綱的框架中,這種教法似已不太可能。

 

李光裕授課沒有固定的大綱,就連自己寫的札記看起來也是天天在變,且他不喜讀大塊頭的書,所以年少時在文字不多的《二十四詩品》中覓得創作養份;後喜《心經》,一字一句,每年讀來都有不同感受,至今常覺自己「越來越沒有什麼」,還會半夜打電話給楊北辰,訴說「我以前教的藝術是錯的!」藝術果真無框架。

 

玲瓏剔透的餘音

這樣的體悟,如李光裕自己所稱:「藝術家處在不同層次,有不同的生命動向,在大幻化網與實際之間,在中陰身與潛意識中,自己審判自己,不畏死亡、無有成敗、保持流動的譜成樂章。」

 

他對四季生命的感悟與期待,也猶如《牡丹亭》裡所說「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當長日將盡,繁華已落,每日上床與鞋履相別時,心中還能盪漾些許?

 

前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童元方稱許李光裕是詩人雕塑家,現場分享自己在李光裕作品中體會到的詩詞之美,如「留得枯荷聽雨聲」,有留白,有餘音,簡單又寓意豐厚,玲瓏剔透的觀照未完的生命,令人留連忘返。

91004.jpg

前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童元方。(閻鳳婷攝)

90993.jpg

因緣相聚。(閻鳳婷攝)

文章標籤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