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初讀汪精衛詩,便感其心魂應非大奸之人,隨電腦資訊普及,片片斷斷蒐到不少這方面資料,直到看了余英時對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所作序文,從其詩及歷史資料來談汪精衛,頓覺雲霾漸開,一吐塊磊!
余英時是國際知名史學家,亦為舊詩詞愛好者,因而對汪在日本侵華之時,與日共謀建立政權一事,有極大的探索興趣,誠如他在序中所言,「因此幾十年來,凡是有關汪晚年活動的記述,特別是新出現的史料,我大致都曾過目」,冀找出合情合理的歷史解釋。
此篇序文萬餘字,所舉史料甚多,經整理其重點如下:
l 當時主和並非只有汪一人,包括孔祥熙、張群、陳寅恪、胡適等,都傾向和談,黨內主和者「咸以如此打下去,非為中國打,實為俄打;非為國民黨打,實為共產黨打」。
l 以當時情勢審度,中國科技遠落日本之後,全面戰爭一定導致亡國,所以保全華南、徐圖恢復,改戰為和,雖暫受委屈,卻可阻止日本取得全面「軍事勝利」,隨之而來的一連串可怕後果便可避免,即「敵人軍事勝利後,將控制我之經濟與財政,以中國人之錢養中國之兵以殺中國之人」。
l 初期汪是以秘密方式向蔣及國民黨領導階層提出改戰為和,後廣州、武漢相繼陷落,軍事上已呈崩潰之勢,蔣依舊關閉與日直接談和的大門,汪才決定親自出面和日本進行另一輪的秘密交涉,至此被冠上漢奸之名,走進歷史悲劇。
余英時指出,和或戰,不過是一個民族在危機關頭如何救亡圖存的兩種不同手段,都出於愛國動機,汪明知「與虎謀皮」,仍堅「忍痛為之」,這正是汪晚年心理長期陷於愁苦狀態的根源所在。
我第一次接觸汪精衛的詩,是「中國近代史」老師在黑板上所寫的「被逮口占」,這是他在清宣統二年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被捕,在北京獄中所做:
啣石成癡絕,滄波萬理愁。孤飛終不倦,羞與海鷗浮。
姹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燐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詩中道盡他想如精衛鳥,啣西山石以填東海的志向,終究一場空,但他仍從容赴死,毫不畏懼,後被判終身監禁,辛亥革命成功,才被釋放,有人稱他有「烈士情結」或「精衛情結」,才會在最後選擇與日和談。
「獨行那計千夫指,自汙拚蒙萬世羞」,攤開歷史,很多烈士都是殺身成仁,名留青史,受人讚許,但汪選擇的這條路,卻是往身上抹屎的臭名,加以局勢非其所能掌控,前無可進、後無可退,心中抑鬱非常人能擔。
替「雙照樓詩詞藁」作註的汪夢川教授,在看了汪精衛的詩後,深感其「強烈之犧牲情結」及「民胞物與之志意」,且認為「古云詩如其人,欲知汪精衛詩,請自讀其詩始」,他感而成詩數首,茲鈔錄如下,很能替已不能說話的汪精衛,表達心中抑鬱之情:
忍死書生志待酬,欲當滄海止橫流,獨行那計千夫指,自汙拚蒙萬世羞。
請入泥犁曾未悔,翻成公敵亦何尤。鐵肩疲憊應歸息,泉下精魂願小休。
神州鼎沸忍無聞?恥作高談袖手人。棄位捐名原磊落,求仁得怨總辛酸。
死生自望分薪釜,成敗誰令比岳秦。肝膽昆侖雙國士,瀏陽地下許為鄰。
茫茫青史幾英雄?半是欺天半是空。入土難辭人論罪,登基盡可自居功。
後生休望真情白,末日惟期上帝公,掩卷無言心欲死,樓頭且看夕陽紅。
汪精衛有一首「朝中措」,為其「重九日登北極閣,讀元遺山詞『故國江山如畫,醉來忘卻興亡』,悲不絕於心,亦作一首」,余英時認為這可能為汪的詞中絕筆:
城樓百尺倚空蒼,雁背正低翔。滿地蕭蕭落葉,黃花留住斜陽。
闌干拍徧,心頭塊壘,眼底風光。為問青山綠水,能禁幾度興亡?
汪古體詩造諧極高,有人認為不應以其為漢奸,否定其詩的藝術價值;也有人認為漢奸之文無可稱道,說他「巨奸為憂國語,熱中人作冰雪文」;余英時則認為「詩言志」,汪詩是「我手寫我心」,藝術造境是真,情感也是真,絕非心口不一之作。
汪死後葬在南京中山陵旁梅花山上,對日戰爭勝利後,墓被蔣命人以炸藥炸開、焚屍、揚灰,史料記載,墓中無陪葬物,身上搜出一紙,上書「魂兮歸來」,為其妻陳璧君所書,倒真應了他的詩~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燐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汪投日是為國忍辱負重、苦心自吞的翻案史料,近幾年越來越多,有關他的評價也一直兩極,他生前也早預料到「後生休望真情白,末日惟期上帝公」,我從一些長輩及朋友的口中得知,當年南京的老百姓,是非常感念汪的。
圖為汪精衛及其書法,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