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閻鳳婷

圖/勤益科大提供

陳文淵校長個照.jpg

工科時代來臨,加上AI導向,全臺產學班規模最大的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在校長陳文淵帶領下,正朝向企業倚重的國際優質產業大學挺進,每年約3300名畢業生,還未離校,就被企業預訂光,相當搶手,五年前,一位想找機械科人才卻向隅的老板就曾向校長抱怨「等了三年都等不到人!」

 

面對AI潮流 順勢而上

 

勤益科大位於臺中太平區,陳文淵說,相較之下,學生比較務實、吃苦耐勞,畢業後進入工廠,工作穩定度及配合度都很高,深受企業喜愛與任用,早年走訪中部產業界時,就發現企業的中堅幹部幾乎都是勤益人,由此可見。

 

除了勤益學生肯吃苦、願打拚的草根性,校方的潛心培育,也是造就勤益人在業界搶手的原因,讓學生面對奔湧而來的AI潮流時,不僅不擔心會被淘汰、取代,反而能順勢而上,學成後還未到企業面試,就有大批企業到校內求才。

 

陳文淵說,電腦速度夠快,記憶體夠大,AI時代因而來臨,AI的進步是用來造福人類,讓生活變得更方便、舒適、美好,雖一定會取代部份人力,但人類有靭性,可隨時代潮流轉變方向。

 

他表示,AI有兩種,一種是「生成式AI」,輸入一些關鍵字,要的東西就出來了,比如音樂、文章、畫圖、遊戲產業設計等,可取代五至六成的大部分人力,適用於不要求百分之百精確、也無標準答案的工作。

 

另一種則是要求百分之百精確、純粹、無干擾的「鑒別式AI」。陳文淵指出,工業類科學生不需要了解AI如何生成,但必需懂得如何操作運用,學校以應用為主,讓各科學生輔以二至三門AI課程,也就是專業技術,加上標準正確的數據,以及邏輯思辨與運算能力的訓練,利用AI軟體,達到更快速精確的輸出所需。

 

成為企業倚重的國際優質產業大學

 

勤益創立於民國60年,創辦人張明將軍、王國秀女士為了讓學校有更多資源、學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民國81年將學校捐給國家,使勤益從早期的私立工專、技術學院,改制蛻變為目前的國立科大。

 

隨時代進步,勤益的永續理想也一步一步跟著轉變,從早期「務實的技術」導向,轉為「務實與創新」,隨政府推動新南向及國際化政策,學校也積極向國際招手,胸懷世界,目前有來自24個國家的650名國際生,明年將達到950名,後年預估增至1300名,新南向產學專班也有5班,明年將再增3班。

 

國際生語言文化不同,為了給予更好的照顧,勤益採雙導師制,課程及獎學金安排都具優勢,而這些國際生在畢業前,成為學校最佳的代言人,招生爆量,目前外籍生的留台率高達八成,2019年勤益科大更躋身世界排名之列。

 

遠見雜誌發表「2021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勤益列名綜合大學30強、技職前10強。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2023亞洲地區大學排行榜」,臺灣有46所大學入榜,勤益科大排名第312022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亞洲地區最佳大學」,國立科大全臺排名第4

 

陳文淵在勤益服務超過三十年,接任校長已邁入第七年,他說:「工科符合時代需求,勤益在向上發展的過程中遇此天時,企業缺人,我這裡有,產品競爭靠技術,我這裡也有,人才加技術,打造勤益成為國際化且企業倚重的大學,也就是國際優質產業大學,這是最新的努力目標。」

 

藝術中心與明秀書院  培養工科人才軟實力

 

    「上班工作靠專業,下班生活靠通識」,勤益除了培養工科人才的專業技術,還希望增添其藝術人文方面的軟實力,包括2013年創立的明秀書院,以及2019年成立的藝術中心。

 

    明秀書院是目前全臺唯一設立在科大內的書院,學校每年編列150萬元經費,聘請老師教授雕刻、書法、版畫、詩詞歌賦等課程,對象為住宿生,每年30個名額,全部免費,現又擴大開放30個隨修生名額,陳文淵希望學生經薰陶後,能從「技術人變文化人」。

 

藝術中心至今已舉辦了二十一檔展覽,高水準的專業策展能力,令藝術界讚不絕口,也讓勤益成為臺中市藝術亮點夥伴。最近一檔是「福祿壽~洪易、張立曄、黃柏維三人展」,為52周年校慶籌辦的大型特展,與校內外藝術愛好者及全校師生共享,祝校運昌隆,大家幸福、吉利、長壽。

 

哲學老師的啟發 為人處世至今受用

 

陳文淵大學時從哲學老師那受到兩樣啟發,即「八十分主義」與「正常人」,成為他後來為人處世的軟實力。

 

他說:「八十分不錯,九十五分也好,能一百分當然更好,但有時過份強調一百分會得罪人,繃得太緊也有礙健康。在了解善與惡是人性的正常後,能事先防範與提醒,但若真的發生狀況,要能容許別人犯錯,並予以原諒。這兩項啟發,至今仍相當受用。」

 

~刊於中報雜誌2023年第5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勤益科大 陳文淵校長
    全站熱搜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