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因為字音相近而誤以為是的東西,令人傻眼!

 

清明連假前,開始下雨,我隨口唸了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孩子馬上接著:「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想來,孩子在幼稚園時背的詩句,還能朗朗上口。

 

老大說,她以前認為小孩子愛咬手指頭,所以一直以為是牧童「咬指」,我聽了和她說:「真有妳一套,我還二十四孝的咬指心痛咧!」

 

好多年前曾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認為自己很「早熟」,因為他在沒看到「高山青」的歌詞前,一直以為唱得是:阿里山的姑娘「沒入睡」,阿里山的少年「闖入山」。

 

這讓我想起當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我的台語不怎麼靈光,後來因為工作需要,跑選舉政見發表會、採訪信用合作社及農漁會的主管等,非常不方便,就以看電視布袋戲及歌仔戲來學,因為耳朵聽,加上眼睛看字幕,會學得比較快。

 

但是,難免會有些「死角」。

 

台語歌手王瑞霞當年唱紅一首「絕情雨」,我一邊開車一邊從廣播電台聽,聽起來第一句的意思是「葫蘆怎麼這麼大」,但是接下去的歌詞更怪了,葫蘆大不大,跟阻擋了愛情的路途,有什麼關聯?我每次聽,每次都這麼覺得,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我在電視上看到這首歌的播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雨落這呢粗」,翻成國語,就是「雨怎麼下得這麼大」,因歌者的唱腔特別突顯了幾個字,讓我的「葫蘆」悶了好久。

 

後來,與我一起跑省政新聞的同業,知道這個笑話,有位現在已轉任教職的「大扣呆」,到KTV點到這首歌時,還笑著對我說:「鳳婷,蒲阿那吔價你ㄉㄨㄚ?菜規那吔價你ㄉㄨㄚ?」

 

我後來在YouTube上查歌時,發現和我有同樣「症頭」的人,還真不少。

 

陳小雲有首當年紅遍大街小巷的歌「等一下呢」,以前很多幼稚園會拿來給小朋友配舞,有位留言者在影片下面寫著,他小時候一直認為這首歌怪怪的,為什麼要「彈一下奶」?

 

 

arrow
arrow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