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不要等到想尿才上廁所」。
這句話,是我去一位老中醫那看病拿藥時,經常聽他對其他病人提醒的事,雖說平淡無奇,但就這兩點,很多人就是做不到。
有些人不愛喝水,覺得口又不渴,幹什麼一定得喝水?好像如此做,就是要他做了個「脫褲子放屁」的無聊事。
其實不然,人體有70%是水份,水對人體健康的重要可想而知,在災難當中,人可以一段時間不進食,但不能不喝水,它具有代謝、輸送、淨化的功能。
現代人很可憐,忙到沒時間上廁所,於是就釡底抽薪,連水都少喝了,尿量變少,尿液變濁,甚至有尿意時,憋著不上,輕則尿道感染,重則細菌「回攻」腎臟, 造成發炎。
所以,喝水與尿尿, 一進一出,很是巧妙,人體就像個小宇宙,循環正常了,人就健康,人在一呼一吸間,都懂得呼氣之後就是吸氣、吸氣之後就是呼氣,為什麼喝水與尿尿之間,卻不懂得平衡與自然的道理!
喝水也有方法,這位老中醫強調,不是一口氣喝一大杯水,而是三不五時喝一口,隨時記得補充水份。
我聽孩子說,同學之中,有人口渴到不行了,就會喝鮮奶,沒有鮮奶可喝,就想買含糖飲料來喝,壓根兒就是不喝白開水,這個習慣真可怕,含糖飲料對身體的傷害,除了糖份,還有許多討人口感的化學添加劑,飲鴆止渴,患莫過於此!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不要等到想尿才上廁所」。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但就有很多人做不到,如果可以,是不是從我們身邊的親人及朋友、同學間勸說做起,這是個簡單基本的日常習慣,做得到,受益無窮。
提醒大家這句話的是蘇貫中醫師,他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任、高雄市立中醫院院長、衛生署中醫藥委會主任委員,是我們家三代都信任的好中醫。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