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閻鳳婷

 

為提高新冠疫苗覆蓋率,政府在年底給39類場所工作人員兩條路,不是打完兩劑疫苗,就是要每週提供快篩證明,否則就禁止工作,看似施防疫鐵腕,卻一再暴露政策的荒腔走板。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口罩被政府徵用,小老百姓不畏風雨、大排長龍限購的場面,很多人記憶猶新,為了延長使用壽命,包括配口罩套、搭內襯,拿電鍋蒸,新三天、舊三天、吹吹晾晾又三天,想方設法的珍惜得之不易的資源。

 

盼到疫苗終於問市,眼看許多國家都在施打,政府卻以對岸施壓致採購受阻為由,將所有希望寄予尚在孵化的高端疫苗,結果,中國要送疫苗不接受,民間企業團體要買也推拖拉,小老百姓急如熱火,政府卻從容不迫的對他國送來自己不打的疫苗感恩戴德。

 

後出現3加11疫情破口,充滿臺灣價值的高端疫苗英雄登場,吸引不少效忠的手臂,不料被美國一棒敲出原形,打高端者需再追打兩劑國際認證的疫苗才可入境,當初強調高端多麼精彩輝煌的人,鼻子一定長得好長。

 

如今政府以「提高新冠疫苗覆蓋率」為由,用「不打疫苗就禁止工作」為手段,企圖快速消化大批即將過期的疫苗,讓過日子已相當不易的小老百姓雪上加霜,政府不是一直在努力創造就業機會嗎?用此作法是嫌失業率不夠高嗎?

 

中華民國防疫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曾提醒民眾,注意有無打到過期疫苗,試問,連預約施打的疫苗廠牌都會在不事先告知下被更換,會不會被打到過期疫苗,自會引發大眾疑慮。

 

許多疫苗覆蓋率高的國家,疫情反撲更嚴重,而對打疫苗出問題的個案,政府又多指與個人健康因素有關,加上病毒一再變種,疫苗研發腳步跟本追不上,政府應尊重民眾不打疫苗的意願,更不應逼迫員工在工作和疫苗間做選擇。

                                                                             

台灣的小老百姓乖乖戴口罩防疫,不願、也不敢打不成熟的疫苗,如果有發明測謊的快篩試劑供政客們天天捅鼻子,或許小老百姓的日子就會好過多了。

刊於中報雜誌2021年12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冠疫苗
    全站熱搜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