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讀論語,覺得孔子雖然偉大,但也很可憐,周遊列國,惶惶如喪家之犬,其實孔子是最懂快樂的人!
最近看了一本馬休.李卡德著的「快樂學」,裡面提到快樂,是指從一個極為健全的心靈中所生起的深刻綻放感,不會因成功而自我膨脹,也不會因失敗而氣餒,反而能在一種廣大而深邃的寧靜中,全然經驗著,在面對困境、事情變得棘手時,也不會感到重挫,或者陷入憂鬱,因為這樣的快樂是奠定在堅固的基礎上。
他進一步解釋,「真樂」是一種趨向內在解脫的喜悅,以及對他人所綻放的慈悲,也會培養出擁抱眾生的善。
這些話,用來對照孔子一生,真是貼切不過。
孔子一生多磨多難,過匡被圍,過蒲受阻,居宋遇險,在陳絕糧,跟隨他的弟子有的都快撐不住了,孔子依然堅定不移。
以在陳絕糧為例,跟隨的人多餓的站不起來,個性較衝的子路含著怒氣去找老師,並問:「有德的君子也會遭到這樣困窘的日子嗎?」孔子回答他:「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也就是君子窮困時,內心真實祥和,不怨天尤人,仍能安守節操,小人窮困,心中波濤洶湧,急於有所求,便為所欲為了,兩相比較,哪一個快樂呢?
快樂有一個很真實的面目,那就是內在的祥和寧靜。
孔子欣賞曾點所嚮往的「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種與天地人相合,無爭、無欲的寬廣舒暢,才是簡單的幸福、最真的快樂,這段論語讀起來,著實令人神寧心靜。
論語學而篇的第一則,也是要大家懂得真正的快樂。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把學來的知識運用在生命裡,且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體悟,真是件快樂的的事,這種感覺一但淺嚐過,內心的感動無以言喻,最好生命中還能有志同道合者來一起分享,萬一沒有人知道,你的快樂無法分享給別人怎麼辦?也不必生氣,因為快樂來自內心的安寧,沒有我執,自由自在,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他知道天地仍與之相應。
這種無私的本善與智慧,反映在「禮運大同篇」裡,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貨不必藏於己,力不必為己,訴說著孔子最大的快樂目標,對他人綻放慈悲,以善擁抱眾生,這不也正是全人類的快樂目標嗎?
有人曾說,哲學與文學最大的特色,是當人生低潮時,那些曾學過的觀念,甚至只是一兩句話,就能帶給你向上、向善的力量,不至向下陰沈。
中國的哲學與文學,飽蘊人生通達智慧,小自內心的無私自在,大至為人類福址努力,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推行,也就顯得特別重要,所以,請拋開政治偏見吧!讓我們都來學做快樂人。
圖片來源:網路,明.佚名「孔子聖跡圖~在陳絕糧圖」
馬休.李卡德著「快樂學~修練幸福的24堂課」,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