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國家,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己超過白內障及青光眼,成為60歲以上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台灣正邁入高齡化人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也已成為老年人視力的重要殺手,緊追在白內障之後,需特別注意。

 

視保眼科院長鄭英明說,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都屬老年退化性眼疾,眼睛有黃斑部病變,就像底片出了問題,醫師就算把相機修好了,但底片品質不良,照出來的相片清晰度仍會受到影響,但有些病患術前不明白,或者因患者白內障較嚴重,視網膜功能並無法準確評估,醫師也沒有詳細檢查及說明,以致術後引起誤會。

 

所以,患者如果有白內障,做手術前,一定要詳細檢查是否同時有黃斑部病變,在做白內障手術時,同步給予改善。

 

何謂黃斑部病變

 

鄭英明說,當眼睛直視前方,光線經由眼角膜及水晶體,影像最後聚焦在視網膜的黃斑部上。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正中心,集中了大部分的錐狀感光細胞,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黃斑部若發生病變,辨別形狀、顏色、光度及精細工作的視力,都會受到影響,會有中央視力模糊、視物扭曲、影像中央或附近出現盲點。

 

黃斑部病變的原因包括:年齡老化、抽菸、遺傳、高血壓、高血脂、高度近視、紫外線傷害、眼部外傷、感染、發炎、飲食缺乏抗氧化維生素及鋅有關。人種也是因素之一,美國統計,黑種人盛行率較低,黃種人及白種人較高。

黃斑部病變的種類包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黃斑部裂孔、視網膜色素上皮剝離、中心漿液性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等,其中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佔多數,約70%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鄭英明說,其症狀剛開始在閱讀書報時會不清楚,誤以為老花眼度數增加,看直線會扭曲,到了後期視力急速惡化,中心視野完全灰暗,只有周邊看得見,幾近失明。分為乾性(非滲出性)與濕性(滲出性)兩種。

 

1)乾性:黃斑部視網膜與底下的脈絡膜之間有一層間膜保護,視網膜與間膜之間出現不正常的沉澱物,阻隔了視網膜獲得脈絡膜微血管的營養供給,造成視網膜色素上皮功能衰退及萎縮,稱為乾性(非滲出性)黃斑部病變,約占90%,為單純的退化及老化,速度較慢,有的會轉變為濕性。

 

2)濕性:此沉澱物若誘導新生血管從脈絡膜穿過間膜向視網膜增生,因這種血管很脆弱,容易破裂出血,破壞黃斑部,造成黃斑部結疤,嚴重影響視力,稱為濕性(滲出性)黃斑部病變,約占10%,會造成急速中心視力喪失。

 

如何治療黃斑部病變

 

鄭英明說,目前任何治療只能阻止黃斑部病變的擴散,無法痊癒,方法包括:

 

(1)   雷射光凝固治療:利用雷射光破壞新增血管,但會同時破壞周邊神經視網膜組織,目前已減少採用。

(2)   光動療法(PDT):由靜脈注射對光敏感染劑,再用紅色波長的雷射光照射黃斑部,以引光化學之氧化效應,摧毀新生血管,因不會傷到周邊組織,能保留較佳的視網膜機能,且不會引起中心暗點。但部分術後會復發新生血管,需施予第二次、第三次光動療法合併其他方式的治療。

(3)   眼球內注射類固醇(TA)或抗血管內皮細胞增長因子(Anti-VEGF):可抑制新生血管增殖,減少黃斑部水腫,但一段時間後,病情會復發,需反覆注射。注射TA者,有三分之一會引發眼壓上升及白內障;注射Anti-VEGF者,需自費。

(4)   合併治療:合併PDT及眼球內注射TAAnti-VEGF,效果加成,但手續較複雜,術後效果正評估中。

 

鄭英明說,目前針對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有許多新的研究,如長效抗血管新生藥物、基因治療、視網膜移植、視網膜晶片、人工電子眼等,期待未來有更好的治療方式。

 

如何預防黃斑部病變

 

鄭英明強調,台灣目前造成老人失明的主因為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緊追在後,如何預防黃斑部病變,值得大家共同努力。方式包括:戒菸、少攝取食物中的脂肪、控制血壓,多攝取含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質素、鋅等對黃斑部有益的食物、出門戴太陽眼鏡等,以降低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