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電腦上查了一下,李白「秋浦歌」版本不一,維基百科的全唐詩是這樣的:
白髮三千丈
離愁似箇長
不知明鏡裡
何處惹秋霜
其中的「箇」及「惹」字,和我小時候讀的版本一樣。現在變更的字可多了:
白髮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
何處得秋霜
老同學替我請教了新竹當地詩社的幾位先進與老師,她比較能接受民國45年版的「宋刊影本」及日本大漢和辭典內的「緣愁」及「得」的版本,因為 「緣愁」是因為愁緒,說得通,不直接 ,不白描,比較合乎詩法;「得」字也是不直接,因有前面的因,才有後面的果。
我問老同學,印「緣」字的版本,有不少是大陸的簡體字版,當然「離」也有, 這是兩岸文化交流後的產物嗎?還是兩種版本並存,只是當年我們念的都是「離」,現在「緣」開始冒出頭了,如果只是一字不同,倒還說得過去,這就好像「黃沙」遠上白雲間,有「黃河」之版,孤帆遠影「碧空」盡,有「碧山」之版,為什麼秋浦歌一首詩會差到兩個字?
老同學說,「碧山盡」,是實寫法,「碧空盡」則有無限像空間,我的問題牽涉到考證學。
我認為,「離」與「惹」更傳神,和我一起切磋笛藝的阿強也贊同此說法,我們還談到古代刊印錯誤的問題,阿強說了一個我沒有想過的觀念,即古人寫詩,可能文稿散傳出去之後,又覺得再改一兩個字會更好,才會有後來的不同版本。
孩子請教國文老師,老師說可能是印刷版的問題。
這個年紀,最痛苦的是念書有疑處,除了翻查資料外,少有人可以解惑,因為老師都走了,為此,我戲作了一首詩,希望太白謫仙入夢來也~
李白白髮三千丈
鳳婷離愁似箇長
不知緣惹得何處
鏡裡兩鬢又添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