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無法正常到位  斜視的成因與治療

 

眼球運動發生障礙,無法正常到位,為了尋找清楚的視覺,斜視兒常會歪著頭看東西,不僅外觀受影響,心理上也會產生障礙。視保眼科指出,斜視兒童如果沒有早期發現,並給予適當治療,有時還會合併弱視,千萬不可輕忽。

 

何謂斜視

 

兩眼視軸不正,有偏內、偏外,或上下不正的情形,稱為斜視,依眼位可分為內斜視、外斜視、上斜視與下斜視。

 

斜視的原因

 

視保眼科院長鄭英明說,眼球的運動是由六條外眼肌所操控,內、外直肌控制眼球左右水平運轉,上、下直肌與上、下斜肌負責眼球上下與旋轉的動作,這些外眼肌由第三、第四、第六對腦神經來支配。

 

為了保持兩眼在轉動時,能隨時維持正位,雙眼十二條外眼肌必須互相作用協調得恰到好處,任何一條眼肌,或支配眼肌的腦神經發生異常,眼球運動就會發生障礙,產生斜視。

 

例如因頭部外傷或顱內腫瘤而導致第三、四、六對腦神經麻痺,或因重症肌無力症發生外眼肌無力,都可能產生斜視。

 

鄭英明說,但大多數的斜視病人,其外眼肌與支配眼肌的腦神經,幾乎找不出解剖學上的異常,因此多被認為是中樞神經系統支配不當所致,真正的原因有待進一步探討。

 

有些眼疾如先天性白內障、角膜白斑或視網膜疾患,也可能因患眼視力不良而導致斜視。

 

斜視對病童的影響

 

當注視一個物體時,物體的影像會分別焦點在左右眼的視網膜中心凹上,經過大腦的融像能力,兩眼所見的影像合而為一,兩眼共視的機能才會發生,並產生精細的立體感。

 

鄭英明說,斜視病人因眼位不正,注視一個物體時,物體影像本應焦點在網膜中心凹上,但偏斜眼則焦點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就會出現複視,把一個物體看成兩個。

 

幼兒時期發生的斜視,病童為了避免複視,大腦會發生抑制影像的作用,也同時抑制了兩眼共視機能,無法產生精細的立體感。

 

斜視的發生如果是在孩童的視力發育期(出生至四、五歲之間),經常偏斜的眼睛因長期抑像的結果,也會發生弱視。

 

斜視的治療

 

斜視的治療因斜視的類別而異,一般可分為:

 

(1)   手術療法:以手術方法調整外眼肌的強度與附著點的位置,使眼位趨於正常。先天性內斜視、上下斜視,或偏角度大的外斜視,通常需以手術治療。

(2)   非手術療法:患有中高度遠視的調節性內斜視,只要戴上適當的遠視眼鏡或雙光眼鏡,就可矯正。此外,可藉稜鏡或視軸矯正訓練來幫助兩眼共視機能與立體感的恢復。若合併有弱視,還需加上弱視治療。

 

何謂假性斜視

 

鄭英明說,有些孩童因鼻樑較寬且扁平,或較寬的眥贅皮,導致外觀看起來像內斜視;有的因兩眼間距較寬,看起來像外斜視,其實其眼位是正常的,兩眼視軸並沒有偏斜,隨著年齡漸長,這種假性斜視會因臉形的改變而慢慢改善,一般民間所謂的「小孩子斜視,長大會好」,指的是假性斜視,真正的斜視不會自然痊癒。

 

斜視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性

 

斜視不只會影響外觀,造成孩童自卑心理,如果沒有及早治療,不但會造成弱視,立體感與兩眼共視的視覺機能也會喪失,造成孩童一輩子的視力障礙。

 

鄭英明提醒為人父母者,真正的斜視是不會自然變好的,只要懷疑孩童有斜視的可能,即使在嬰兒期,也應請眼科醫師檢查,才不會延誤治療的時機。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近視

學齡前兒童也應注意有無斜視與弱視

 

學齡前幼兒除了近視問題外,斜視與弱視是幼兒期更應注意的問題,視保眼科強調,因斜視與弱視如果沒有早期發現與治療,常會造成無法恢復的視力缺陷,為人父母者應注意。

 

何謂斜視

 

視保眼科院長鄭英明說,斜視是指兩眼視軸不正,有偏內(內斜視)、偏外(外斜視)、或上下偏斜(上、下斜視)的情形。

 

斜視的病人因兩眼視線無法同時落在同一視標上,會產生複視現象,或因一眼影像受到抑制,喪失兩眼共視機能與立體感,有些還會造成弱視。

 

斜視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性

 

斜視不只是外觀的問題,如果沒有及時矯治,可能因弱視與立體感的缺陷,造成一輩子的視力障礙。

 

鄭英明說,父母只要懷疑孩子有斜視,不論年紀多小,都應立即帶到眼科檢查,如果孩子有明顯的斜視問題,更應毫不猶豫地及早就醫,不要誤信斜視將來長大就會好,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機。

 

何謂弱視

 

人類的視力在出生至四、五歲間,是一段最重要的發育期。鄭英明說,眼睛與視覺中樞需要接受適度的光線與視覺訊息刺激,才能發育完整,如果光線與視覺訊息進入眼球,並在視網膜上聚焦成像的作用發生干擾,造成視覺刺激不足,就會阻礙視力發育,導致弱視。

 

所以在幼兒時期,眼睛並無器官上的構造病變,雖有度數,但經由配鏡也無法達到0.8以上的正常視力,就稱為弱視。

 

弱視的成因

 

斜視、兩眼不等視、高度的屈光異常(如高度近視、遠視、散光),以及一些先天性眼疾,如先天性白內障、眼瞼下垂、角膜白斑等,如果發生在視力發育期,將使光線與視覺訊息進入眼球,並在視網膜上聚焦成像的作用發生干擾,造成視覺刺激不足,導致弱視。

 

弱視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性

 

鄭英明說,弱視若能即早發現,最好在三、四歲左右,就給予治療,視力可繼續發育而恢復正常,若延誤至七、八歲以後才發現,超過視力發育的關鍵期,就永遠無法擁有正常的視力。

 

鄭英明強調,弱視患者約占人口的2%~4%,常無明顯症狀,因此幼兒在足三歲時,最好找眼科醫師作一次完整的眼睛與視力檢查,以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覺幼兒視力怪怪的怎麼辦

 

看見醫師就哇哇大哭的娃兒,在視力檢查上確實有困難。

 

視保眼科院長鄭英明說,醫護人員必須和小朋友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才能提供他們最好的醫療服務,除了要有愛心與耐心外,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讓小病人降低恐懼與排斥的心理;家長也可在家和幼兒玩比缺口遊戲,消除到眼科比視力表的心理恐懼。

 

鄭英明說,家長可用粗麥克筆在紙上畫個「C」,把紙轉來轉去,和孩子玩找缺口遊戲,當帶著孩子到眼科做視力檢查、比視力表時,就好像跟醫護人員玩遊戲一樣,心理上比較不會緊張。

 

鄭英明說,除非萬不得已,盡量避免以強抓孩子的方式檢查,因為像眼位、眼球運動、屈光度的檢查,必須幼兒有一定程度的配合意願才可,一旦強抓檢查過一次,下次的檢查勢必更難。

 

對於高度不合作的幼兒,鄭英明說,必要時,會以輕度的麻醉,在病患睡著的情況下檢查,因幼兒若罹患先天性青光眼、嚴重早產兒眼底病變、視網膜母細胞癌等,如果沒有早期治療,可能導致失明,甚至喪命。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咪呀!

孩子在學校檢查,視力不良怎麼辦?

 

小朋友在學校做視力健康檢查後,如果發現視力不良,拿著學校開的通知單回家時,做父母的,不必要著急,視保眼科建議,可在附近找家風評不錯的眼科診所,驗光之後,再視需要決定要不要給小朋友做進一步治療或配鏡!

 

學校推廣兒童視力保健,在開學後會對學童進行視力健檢,單眼視力如果在1.0以下者,學校就會開一張通知單,請父母帶孩子去眼科做進一步檢查,檢查之後,再拿著醫師的診斷書回覆給學校。

 

不少父母接到這樣的通知會被嚇到,視保眼科提醒父母們,帶孩子到眼科作檢查,先進行驗光,以瞭解孩子是否有近視、遠視及散光等症狀。如果有近視度數產生,不建議馬上替孩子配眼鏡,因為這個度數有可能是因為用眼不當,造成眼睛疲勞所出現的假性近視。

 

為了詳細檢查孩子是否有假性近視,醫師會先給小朋友點用短效性散瞳劑,每天晚上睡前兩眼各點一滴,共點3次,每次間隔5分鐘,點完藥水後,應避免閱讀或做近距離的工作。

 

每次點完藥水後,還需注意,務必用兩手食指分別按住兩眼鼻側淚囊部位約一分鐘,避免藥水經鼻淚管進入喉嚨,會有苦澀感。藥水點後可能出現紅眼、畏光和看書模糊等情形,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以下情況極少,但若出現頭痛、嘔吐、眼球脹痛情形,就需立刻停用,並立即回診檢查。

 

如果沒有不舒服的症狀,點用散瞳劑7天後,一定要回診。

 

視保眼科院長鄭英明說,有的父母帶孩子來檢查,拿了診療證明就「一去不復返」,認為有給學校交代就好了,這樣做是錯誤的,因為點用散瞳藥水,目的是解除眼睛因疲勞造成的症狀,方便測取眼睛原始的真度數,這個診療動作只有眼科才能施用,一般眼鏡行無法用藥。

 

測取近視真度數的重要,可讓配鏡後的視覺效果舒服,因為配鏡度數太過或不夠,都會造成孩子眼睛負擔。

 

所以,點用散瞳劑7天後回診,是非常必要的,若診斷為假性近視,不用配鏡,要改善閱讀用眼習慣。若是有度數,需要配戴眼鏡,醫師會和你約定日期,再回門診驗光配鏡。

 

不少父母在小孩確定近視後,常陷入天人交戰-「我到底做了什麼?孩子會得近視」,或為了要不要替孩子配眼鏡而舉棋不定。

 

鄭英明醫師建議,小朋友上課時,將座位調到前面,如果還能夠看得清黑板上的字,可先不急著配鏡;若到了的確需要配鏡,影響正常學習,且常常瞇著眼看東西,反而容易造成心理上的負荷,又不能解決看的問題,所以要不要配鏡,與小朋友的個人需要有關。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望子女成龍成鳳、不要輸在起跑點

壓力讓台灣成為近視王國

 

台灣學生近視率逐年增高,根據近幾年衛生署流行病學研究報告,小學一年級已有12%的近視發生率,到小學六年級迅速提升到50%,國中三年級約74%,到了高中更高達84%

 

視保眼科院長鄭英明建議家長,應導正望子女成龍成鳳、不要輸在起跑點等不正確的觀念,人生是一條沒有止境的學習過程,學校和家庭一起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愉悅、無壓力的學習空間,讓學童們都能快樂的學習,才是解決近視問題的良方。               

 

鄭英明指出,近視發生的年齡越小,近視惡化的速率越快,變成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的比率也越高。因此,預防高度近視的方法,就是不要太早發生近視。

 

鄭英明說兒童近視易導致眼球病變與眼睛疾病。國內外研究指出,高度近視患者的眼球,因眼軸變長、眼球壁變薄、組織變弱,容易引起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合併症。

 

如何預防近視,並延緩度數加深的速度

 

鄭英明說,近視除了與遺傳有關外,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則是造成近視的主因之一,除了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外,還需為孩子佈置良好的視覺環境,減少孩子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的機會,因此,適當安排作息,多到戶外走走,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緩學生課業壓力,不要求幼童提早習字、學電腦、閱讀等需近距離用眼的作業,也能預防近視提早在幼童階段發生。

 

 

視力保健工作需學校與家長共同努力

 

降低學生近視的罹患率,一直是政府努力的目標,鄭英明認為,學校方面,除了加強宣導外,學校的視力保健環境,如充實視力檢查設備、更換新型課桌椅、改善教室照明設備、合理補助學校水電費、綠化校園環境、加長戶外活動時間等,對學童視力保健都非常有幫助。

 

家長也是學生視力保健的重要人員。兒童在家中用眼習慣與視覺環境,有賴父母的監督與安置,尤其當學生有近視症狀出現時,家長若能及時帶子女接受眼科醫師的檢查與處理,就能遏止近視惡化的速度。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孩子檢查確定罹患近視時,家長不要緊張,先瞭解近視的成因,再和醫師商討如何矯治。視保眼科強調,近視的控制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用心、耐心長期追蹤治療,才能達到控制的目的。

 

近視的成因  

 

近視的成因和先天遺傳、後天環境與生活習慣都有關係。光線進入眼球後,經過角膜、水晶體的折射,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的狀態,稱為近視。

 

視保眼科院長鄭英明說,當我們的眼睛看遠方時,眼睛是處在ㄧ種「休息」狀態,看近則是眼睛在「工作中」,因此要儘量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才能減少眼睛的負擔。

 

鄭英明說,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睫狀肌收縮、痙攣,產生的暫時性近視,稱為「假性近視」,可用睫狀肌鬆弛劑點眼解除,但若因眼軸變長,造成真性近視,就無法降低度數了。

小孩子在長大,眼球也在生長,若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會造成眼軸長度慢慢增長,眼球每增長0.1公分,近視就增加約300度,成長中的小孩,視力保健怎能不注意!

 

預防勝於治療,請注重視力保健

 

鄭英明指出,避免長時間近距離工作,是預防近視最重要的原則,此外,視力保健也不能忽略:

 

(1)  姿勢:姿勢要端正,閱讀時,眼睛與書面應保持3040公分距離,避免趴著、躺著看書,不要在搖動的車內看書。

(2)  時間:避免長時間近距離作業,不論看書或看電視、打電腦,最好每30分鐘讓眼睛休息10分鐘。

(3)  照明:光線不宜太強或太弱,閱讀時,光線宜自左方投射過來,避免直接刺激眼睛。局部照度約350500Lux,室內亦應光亮,天花板上應有燈光。

(4)  印刷品:避免看印刷不良與太小的字體,紙張顏色以白色或乳白色,且反光少的為宜。

(5)  看電視:應保持電視螢幕對角線68倍距離,電視畫面高度應比眼睛水平視線低15度,避免躺著看電視,也不要斜看電視,左右角度最好在30度內。夜間看電視時要打開室內燈光,幼兒一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小時。

(6)  打電腦:為了視力健康,學童八歲以前不宜操作電腦,宜多從事戶外活動。眼睛與螢幕平行距離維持7090公分,螢幕內框上緣與眼睛同高,視線對準螢幕中央時之俯角應為1020度,螢幕周圍照度約250350Lux,需同時間閱讀文件時,文件周圍之照度約350500Lux

(7)  不鼓勵學齡前幼兒閱讀與寫字,宜多使用有聲書錄音帶等,以減輕眼睛的負擔。

(8)  多做戶外運動,經常眺望遠處或青山綠野,以放鬆眼睫狀肌。

(9)  注意營養均衡不偏食,宜多攝取維生素ABCD與蛋白質和含鈣食物。

(10)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傳染性眼疾。

(11)注意安全,預防眼睛意外傷害。

(12)幼兒於足三歲至四歲時,應到眼科做視力與眼睛檢查,之後每隔半年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近視的藥物控制

 

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並注重視力保健,如果近視度數依舊增加,可嘗試用眼藥水控制:

 

1.第一線(短效性睫狀肌鬆弛劑):當孩子度數淺,可於每晚睡前點短效性睫狀肌鬆弛劑,效果維持六小時,使疲勞、過度使用之睫狀肌放鬆,預防近視度數增加。

2.第二線(長效性睫狀肌鬆弛劑):若度數還是持續增加,可改用長效性睫狀肌鬆弛劑Atropine。長期使用,雖可減緩近視度數增加,但鄭英明提醒大家,可能會有下面的情形發生,必需注意,絕對不可以疏忽:

a. Atropine眼藥水臨床上濃度分為0.1%0.3%0.5%1%,通常自低濃度的0.1%開始使用,度數若持續增加,再漸漸增加藥水濃度。  

b.點用Atropine濃度若超過0.3 %,少部分會因睫狀肌麻痺,造成調視機能下降,可配戴雙焦或多焦眼鏡,減少日常生使活或閱讀寫字的不便。

c.由於瞳孔會散大,會有較多的光線(含紫外線)進入眼睛,長期使用,是否會對水晶體或視網膜產生不良影響,目前仍屬未知,因此建議在點用Atropine期間,戶外活動應戴遮陽帽、防紫外線太陽眼鏡。

d.極少數病患使用Atropine會造成眼壓升高,因此一定要遵醫囑使用。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爆輻射好可怕  電腦輻射卻常被忽略
保護雙眼  視保眼科教您202020 口訣

 

日本核爆輻射事件全球矚目,人心惶惶,大家都在關心如何減少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但對雙眼每天接觸的電腦輻射反而視若無睹,長期下來,對眼睛產生不小的傷害,視保眼科提醒您「202020」口訣,就是每使用電腦20分鐘後,站起來活動一下頭、肩、頸及腰部,同時凝視遠方20秒鐘,讓眼球放鬆,緩慢將眼睛閉緊及張開各20次,以濕潤您的雙眼。

 

視保眼科院長鄭英明說,電腦因使用普遍,電腦輻射對眼睛的傷害也與日俱増,但大家卻在這一波核爆事件中忽略平時就一直在傷害你雙眼的電腦輻射,在大家關心核爆輻射的同時,有必要提醒電腦族,不要忽略了電腦視覺症候群,小心「殺手」就在你身邊。

 

電腦輻射有多可怕

 

輻射可分高能量游離輻射(通稱放射線),如X射線、α(阿伐)射線、β(貝他)射線、γ(枷馬)射線等。較低能量游離輻射(通稱電磁波),如微波爐、行動電話、電台、變電所、映像管等所發出的電磁波。游離輻射大時,可致人或生物產生病變或死亡。

 

電腦及周邊設備產生的輻射為低頻電磁輻射能,一般電腦螢幕製造廠多採用瑞典國家科學院所訂定的電腦螢幕輻射安全規範MPRⅡ及TCO的電場測試值為依據,其中MPRⅡ是以電腦螢幕正前方50公分電場,應低於25v/m(伏特/每公尺)為安全標準,而TCO則規範電場在距離電腦螢幕正前方30公分,應低於10v/m,依此標準,目前許多相關單位測試的結果,無論是滑鼠、鍵盤、螢幕,或是主機,都遠遠超過這個安全範圍。

 

電腦為什麼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鄭英明醫師說,電腦螢幕經由不斷閃爍,重繪,才呈現清晰的影像,這些過程肉眼不會察覺    到,是因為視覺會對快速更換的影像做補賞處理;另外,電子字元或影像圖的中間較明亮,會朝電腦螢幕邊緣逐漸變暗,當使用者專注於電腦畫面時,眨眼頻率減少,造成眼睛乾燥和不適,就是電腦視覺症候群產生的原因之一。

 

每次使用電腦超過兩小時,經長時間累積,造成視力受損與身體不適,眼睛產生疲勞腫痛、乾眼、過敏、複視,或有頭痛、肩頸痠痛等症狀。環境燈光刺眼、眼球長時間聚焦施壓,或螢幕本身效能不佳,也會導致電腦視覺症候群的發生。

室內的光源過亮或不足、電腦螢幕發光背板產生的熱風、室內的除濕或空調造成空氣乾燥,或是大量電腦螢幕周圍的靜電磁場所釋放出的灰塵顆粒,這些環境因素都會不斷的刺激眼睛,加速惡化電腦視覺症候群的各種症狀。

 

電腦視覺症候群有多嚴重

 

鄭英明醫師提供一份數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20102月統計,台灣的上網人口已正式突破一千六百萬,電腦使用者比例高達七成,全國至少有640萬人每日上網超過4小時。

 

美國視光協會調查,全美約125百萬的民眾,飽受電腦視覺症候群的困擾,甚至攀昇至全美職業病排名第一。

美國安全管理協會指出,每10位美國民眾,有7位患電腦視覺症候群,比例高於腕管綜合症患者3.5倍。

 

2007年美國Eye-Q視覺視能協會調查,高達75%的職業與使用電腦相關,如何預防電腦視覺症候群,已是全球醫學界與科技界共同研究關心的議題。

電腦視覺症候群的症狀

()視覺方面:視線模糊、變焦不易、影像重疊、刺眼畏光、視線閃爍、顏色感知失真。
(
)眼睛問題:眼球泛紅灼熱、酸刺痛、乾癢多淚、疲乏勞累、對光敏感、隱形眼鏡不適。

()一般身體不適:頭痛、頸部及肩膀僵硬或疼痛、背部痠痛、手臂手腕疼痛、極度疲乏、
情緒煩躁或精神睏倦。

 

保護你的雙眼、預防近視,對抗電腦視覺症候群,立刻開始,不要再等待!

如何避免電腦視覺症候群

 

1.記住「2020—20」口訣。使用電腦每20分鐘後,站起來頭、肩、頸及腰部伸展活動活動,同時凝視遠方20秒,讓眼球放鬆,並且緩慢將眼睛閉緊及張開各20次來濕潤眼睛。

2.適當擺放電腦螢幕,讓視線與螢幕頂端保持平視,避免脖子和背部疲勞痠痛。

3.保持電腦螢幕清潔,減少螢幕閃爍。

4.調整辦公室光源,保持最佳對比度和亮度。

5.使用電腦或隨身電子裝置時,建議配戴專業的數位光學眼鏡。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13 Wed 2011 20:07

未經蛻變痛苦的蛹

體液無法擠壓到翅膀

身肥翅短

永遠無法翱翔

 

苦痛啊

因你折磨咬囓心房

我夢的雙翅

才能高飛到詩的殿堂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孔子對子由說:「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就是擔心子路沒有聽懂老師的話,卻又裝懂,才特別問他:「我教給你的,都懂了嗎?如果真懂就說懂,不懂就不要裝懂,這才是求學問的真道理啊!」

 

讓我想起大學時期,有位溫文儒雅的老師,學生一連問了他好幾個問題,他回了好幾個「不知道」,學生竟對他說:「你在大學當教授,怎麼這個不知道、那個也不知道。」

 

當下班上鴉雀無聲,一方面覺得這位同學口氣實在不佳,另一方面不知老師會如何面對。

 

只見老師很誠懇的說:「我很清楚知道的,就會和你說;不清楚,或不確定的事,我寧可不說,以免說錯了、害了你。」這位老師的教學態度與風範,至今深深影響我。

 

又讓我憶起國中時,國文老師一語不發的在黑板上寫了個字「彊」,識字不多的國中蘿蔔頭紛紛笑著:「啊!老師你寫錯字啦!」

 

只見老師不急不徐的在黑板上寫著「ㄑㄧㄤˊ」,並告訴我們,「彊」這個字與「強」是一樣的,當下讓我們這群只認得「疆」字的井底之蛙,感到汗顏。

 

舉這兩個課堂往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孔子當年對子由的的一番苦心。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指祭祀時,就算眼前只是張照片或牌位,也要恭恭敬敬,心意真誠,好像祖先及神明就在眼前一般,否則就等於沒做。三年前的除夕祭祖,兩個女兒的表現,讓我深深切切領略到這句話的精義。

 

除夕夜吃年夜飯前要先祭祖,是我們家的傳統,飯菜比平日豐盛,除了牛腱、牛肚、牛筋,還有香腸及少不了的魚。

 

照規矩,飯菜陸續上桌時,嘴饞的孩子是不能偷偷先嚐一口的,要等祖先享用過,才能上桌。在這等待的時刻,念小二的老二忍不住了,在飯桌前繞來繞去,跟我說:「媽媽,我好像聽到祖宗跟我說,叫我過去跟他們一起吃吔」!

 

聽到這句話,我先愣了幾秒,等到回過神來,和孩子的爸笑得直不起腰來,「就妳聽到祖宗跟妳這麼說,我怎麼就沒聽到」!

 

接下來請祖先上桌吃飯,照例得先和祖先說說話,感謝一年來的保佑,孩子都平安長大,當先生問孩子:「有什麼事要和祖宗說的」?念小四的老大雙手合掌開口了:「香腸留四條」,我和先生已憋住儘量不笑出聲,老二接著開口:「腱子肉留一些給我」。

 

那一年的年夜飯,祖宗和我們都吃得很快樂!

 

閻鳳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